三葉崖爬藤

三葉崖爬藤12.JPG
三葉崖爬藤12

三葉崖爬藤.jpg
三葉崖爬藤
三葉崖爬藤14.JPG
三葉崖爬藤14
三葉崖爬藤7.jpg
三葉崖爬藤7

三葉崖爬藤-實4

三葉崖爬藤-實6

‧中文名稱:

三葉崖爬藤

‧英文名稱: Hemsley's Rockvine

‧學名:

Tetrastigma formosanum (Hemsl.) Gagnep.
Tetrastigma formosana (Hemsl.) Nakai
Tetrastigma dentatum
(Hayata) Li
Vitis formosana Hemsl.

‧別名:

三葉青、毒葡萄、三腳虎、三葉葡萄、三腳虌、三腳虌草,臺灣崖爬藤(植物分類學報),三葉毒葡萄(台灣)、Barsiada(排灣)

‧科名:

葡萄科(Vitaceae) 崖爬藤屬(Tetrastigma)

‧原產地: 臺灣、琉球特有種,遍生於低海拔地區灌木叢及平地。
‧用途: 1.藥用:根可作為藥用。性味:全草:苦、澀、平。效用:全草莖葉:生肌斂瘡。治瘡傷。

‧莖 :

木質藤本,漸粗大的莖扁平形,表面有縱稜溝,黑褐色或灰褐色,枝圓柱形,被淡紅色毛;有鬚,可攀爬,鬚有固著的作用。

‧葉 :

葉具長柄,三出複葉,展開呈三角形,小葉具短柄,頂生小葉長橢圓狀披針形,基部圓形,先端銳尖,側生小葉卵狀長橢圓形,基部斜圓形,先端尖;均為全緣,或有不明顯疏鋸齒緣,長 7~9 公分,寬 2~4.5 公分;葉面深綠色,有臘光,革質。

‧花 :

花多數,小形,綠色或淡綠色,開放時徑 0.2~0.4 公分,單性,雌雄異株,呈腋生的繖房狀聚繖花序;花序長 1~1.5 公分,光滑無毛;花柄長 0.4~0.7 公分,細長;花萼先端近似全緣;花瓣 4 枚,呈十字型,三角狀長橢圓形,長 0.2~0.25 公分,先端銳尖;雄蕊 4 枚,花絲線形;雌花之子房 4 室,花柱短或無,柱頭 4 裂。

‧果實:

果實為漿果,球形,綠色成串,如葡萄狀,徑約 1 公分,成熟時呈橙紅色。

‧特徵: 多年生木質藤本,有鬚,可攀爬,鬚有固著的作用。複葉三出,葉緣呈鋸齒狀,葉面有臘光,紙質至革質,卵形至披針形,先端銳尖至鈍,基部楔形至近圓形,每葉長約 4~6 公分,呈深綠色,小葉柄長 0.3~0.5 公分。繖房狀聚繖花序,四瓣小花瓣,呈十字型,淡綠色。果實綠色成串,如葡萄狀漿果,約 1 公分大小,成熟時呈紅色。三葉崖爬藤為藤本植物,以卷鬚纏繞他物而爬升,卷鬚與葉對生,花序亦對生於葉。枝葉排列稍嫌雜亂,不易被當成景觀植物,一般以雜草視之。可作為藥用植物。 聽我母親說三葉崖爬藤,俗名三腳虎,以前農家養豬,為了讓豬開胃、增肥,將三葉崖爬藤餵食小豬,使之瀉肚後,可開脾胃,豬隻就較易增肥。
‧更多資料: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36006030  三葉崖爬藤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五卷 4.三葉崖爬藤 p578 840915初版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136三葉葡萄 P155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667三葉崖爬藤p834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48(2) 卷 123 頁  PDF 臺灣崖爬藤
中國植物誌 第 48(2) 卷 122 頁  PDF 三葉崖爬藤(參考)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 三葉崖爬藤 92年10月305頁

‧拍攝地點: 后里鄉公館村尾社莊排水溝邊。(930924)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