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氏通泉草

佛氏通泉草00.jpg
佛氏通泉草00
佛氏通泉草01.jpg
佛氏通泉草01
佛氏通泉草22.jpg
佛氏通泉草22
佛氏通泉草23.jpg
佛氏通泉草23
佛氏通泉草26.jpg
佛氏通泉草26
通泉草-莖00.jpg
通泉草-莖00
通泉草-蔓莖0.jpg
通泉草-蔓莖0
佛氏通泉草-花10.JPG
佛氏通泉草-花10
佛氏通泉草-花11.JPG
佛氏通泉草-花11
佛氏通泉草-花15.JPG
佛氏通泉草-花15
佛氏通泉草-花16.JPG
佛氏通泉草-花16
通泉草-基生葉0.jpg
通泉草-基生葉0
通泉草-莖生葉0.jpg
通泉草-莖生葉0
通泉草-蔓莖1.jpg
通泉草-蔓莖1
佛氏通泉草-花17.JPG
佛氏通泉草-花17
佛氏通泉草-花21.jpg
佛氏通泉草-花21
佛氏通泉草-花22.jpg
佛氏通泉草-花22
佛氏通泉草-花23.jpg
佛氏通泉草-花23
佛氏通泉草-花背00.jpg
佛氏通泉草-花背00
佛氏通泉草-花背01.jpg
佛氏通泉草-花背01
佛氏通泉草-花背03.jpg
佛氏通泉草-花背03

‧中文名稱:

佛氏通泉草                               更多佛氏通泉草
‧英文名稱: Taiwan Mazus

‧學名:

Mazus fauriei Bonati
Mazus miquelii auct. non Makino: Li
Mazus stolonifer Makino var. taihokuensis Masam.
Mazus taihokuensis Masam.
‧科名: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通泉草屬(Mazus)
‧別名: 佛氏通泉草,臺灣通泉草,台灣通泉草,烏子草;米舅通泉草、匍莖通泉草(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原產地:

日本、琉球及台灣。

‧分佈: 台灣產於北部低海拔荒地,路旁及濕生草地。冬末春初首先上場的平地小野花,經常成群繁生在比較潮濕的草坪、路旁或田埂邊。
‧用途: 1.觀賞用:常成片生長,在草地上有如繁星點點,讓冬末春初的草坪、路旁或田埂增添無限生機。2. 藥用:性味:全草:涼、甘。效用:全草:止痛,健胃,解毒消炎。治婦女經閉,毒蛇咬傷。
‧莖: 草本,高 10~20 公分,被短柔毛;主根伸長,垂直向下或短縮,鬚根纖細,多數,散生或簇生。

‧葉:

單葉,根生或對生,蓮座狀,具短柄;葉柄翼狀;葉片長 3~6 公分,寬 1~1.5 公分,倒卵狀匙形,葉基窄,葉尖圓形,葉緣為鈍鋸齒緣,膜質至草質

‧花:

花序為總狀花序,花莖長 8~15 公分,花 5~15 朵,被短柔毛;花梗較花長;苞片長約 0.2 公分,線狀三角形;花萼長 0.5~0.7 公分,5 淺裂,裂片大小不等;花冠長 1.5~2 公分,紫色,上唇 2 裂,裂片狹長橢圓形,下唇裡面具 2 列黃色突起斑點。
‧果實: 蒴果球形,徑 0.3~0.4 公分;種子小而多數,黃色,種皮上有不規則的網紋。花果期 3~5 月。

‧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8)15~20 公分,多少被多細胞白色長柔毛。主根短縮,鬚根多數,細長,簇生。葉幾乎全部基生,多數,蓮座狀,倒卵狀匙形,薄紙質,長(2)4~6 公分,頂端鈍,基部漸狹成有寬翅的柄,邊緣有粗齒至重鋸齒或基部羽裂。花莖通常數支,圓柱形或稍具稜角,細弱,上升,無葉或基部具 1~2 片較小的葉。總狀花序有花 (3) 10~15 朵,花疏稀;花梗細弱,較萼長,下部的長達 1~2 公分;苞片小,卵狀三角形,長 0.15~0.3 公分;花萼鐘狀,長 0.5~0.7 公分,果時增大可達 1.0 公分,萼齒與萼筒等長,披針狀三角形,急尖;花冠淡紫色,長 1.2~2.0 公分,上唇直立,裂片長三角形,下唇中裂片較小而突出,卵形;子房無毛。蒴果球形,稍伸出於萼筒;種子小而多數,棕黃色,有細格狀網紋。花果期 4~5 月。喜歡在低矮的草叢或農地邊出現。【彙考】通泉草名出明‧朱權撰『庚辛玉冊』。傳云有利尿之功而得名(邱年永-原色藥用植物)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25012030 佛氏通泉草
邱年永 張光雄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6) 175通泉草 p203 台北南天書局(參考)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 2603佛氏通泉草 p1302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67(2) 卷 183 頁 PDF 臺灣通泉草
https://baike.baidu.com/item/台灣通泉草 灣通泉草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通泉草 410頁 92年10月

‧拍攝地點: 陽明山草坪中-台北士林故宮博物院(970224-1000407)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