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茄
印度茄-花1.JPG
印度茄
-1
印度茄-花2.JPG
印度茄-2
印度茄-花3.JPG
印度茄-3
印度茄-葉1.JPG
印度茄-1
印度茄-莖1.JPG
印度茄-1
印度茄-莖2.JPG
印度茄-2
印度茄-葉2.JPG
印度茄-2
印度茄-葉3.JPG
印度茄-3
印度茄-果2.JPG
印度茄-2
印度茄-果3.JPG
印度茄-3
印度茄-果4.JPG
印度茄-4
印度茄-果5.JPG
印度茄-5
瓢蟲.JPG
瓢蟲
印度茄-花6.JPG
印度茄
-6
印度茄-花7.JPG
印度茄-7
印度茄-花8.JPG
印度茄-8
印度茄-花10.JPG
印度茄-10
印度茄-花11.JPG
印度茄-11
印度茄-花12.JPG
印度茄-12
印度茄-花13.JPG
印度茄-13
印度茄-花14.JPG
印度茄-14

中文名稱:

印度茄
英文名稱: Indian Nightshade

學名:

Solanum violaceum Ortega
Solanum indicum L.(
中國植物誌-刺天茄)
‧科名: 茄科(Solanaceae)茄屬(Solanum)
別名: 印度茄鈕仔茄、刺鈕茄、五宅茄、刺柑仔、天茄子、金鈕扣、金鈕頭、金紐扭、小顛茄、巴山虎、南天茄、刺頭、細黃茄、細顛茄、刺茄、紫花茄,刺天茄(滇南本草、植物名實圖考),苦果(雲南祿豐、屏邊);苦天茄(雲南硯山),"歌溫喝""傻裏布"(傣語),野海椒(四川鹽邊),顛茄(四川雷波、廣西南寧),釘茄(廣西梧州),丁茄子(廣西綏淥),袖扣果(廣西龍州),生刺矮瓜(廣東信誼),紫花茄(廣州植物誌),雞刺子(海南瓊山),黃水蕎(臺灣)、Bassarassu、Bagao(排灣)
原產地 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分佈: 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
用途: 1. 藥用:有散風、去鬱、解熱、解毒、醒酒、止痢之效主治癱腫、感冒、尿道疾患等功效。性味:全株:微苦、涼,有小毒;根:苦、平,有小毒。效用:根:清熱除濕,袪痰消腫,治風濕痹痛,痧氣腹痛,頭痛,牙痛,咽喉痛,乳蛾,疳積,跌打損傷,瘰癧;全株:消炎止痛,消腫散瘀。治乳蛾,咽喉痛,瘰癧,胃痛,牙痛,偏頭痛,腸癰,疝氣,風濕痛,消化不良,腹脹,瘧疾,癰瘡腫毒,跌打損傷;果實:治傷風咳嗽,牙痛,疝痛。
莖: 亞灌木,莖高 1.5~2 公尺,多分枝,全株具毛及刺,刺扁平狀,常反捲。

葉:

葉為單葉,互生,具葉柄,柄長 2~3 公分;葉片長 6.5~15 公分,寬 2.5~6 公分,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葉基鈍形,葉尖銳形,葉緣為全緣或深裂為羽狀或波狀,葉兩面密生褐色星狀絨毛,主脈有刺;葉與葉脈及柄具扁平刺。

花:

花序為總狀花序,小梗  0.5~1.5 公分,腋生,被星狀毛;花萼鐘形,5 裂,裂片三角形;花冠徑 1.5~2 公分,藍紫色或白色,5 裂,裂片闊三角形,密被星狀毛;雄蕊 5 枚,輳合;花絲甚短;花藥長橢圓形,頂端孔裂;子房卵形,光滑;花柱長約 0.7 公分,被星狀毛;柱頭頭狀;花期 4~11 月。
實: 果實為漿果,徑約 0.8~1.3 公分,球形,成熟時黃色或血紅色,包裹在開展的宿存萼裂片中,萼片具細刺。

特性:

有刺亞灌木,全株有刺,被星狀毛;刺黃色,彎曲。葉一大一小,同節,卵形,長 6.5~15 公分,寬 2.5~6 公分,5~7 波狀淺裂,表面被曲柔毛,背面被毛及皮刺。總狀花序,節間著生;萼片被毛及皮刺;花瓣藍紫色或白色,長 1~2 公分,花冠裂片,外側光滑。漿果,果亮橘色,徑寬 0.8~1.3 公分。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24018320 印度茄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174鈕仔茄 p197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 2547印度茄 p1274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67(1) 卷 100 頁 PDF 刺天茄
http://tcm-toxic.kmu.edu.tw/index.php/印度茄
https://baike.baidu.com/item/紫花茄/4876068 紫花茄
https://baike.baidu.com/item/金鈕扣/22509948 金鈕扣
https://www.zhiwutong.../Solanum-indicum-Linn.htm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印度茄 92年10月405頁

拍攝地點 后里鄉公館村尾社莊尾社路邊(940405)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