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叢立孔雀椰子 |
‧英文名稱: | Tufted Fishtail Palm,Wine Palm |
‧學名: | Caryota
mitis Loureiro Caryota furfuracea Blume Caryota sobolifera Wall. |
‧科名: |
棕櫚科(Palmae)孔雀椰子屬(Caryota) |
‧別名: | 叢立孔雀椰子,短穗魚尾葵(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詞典),酒椰子(拉漢種子植物名稱),柔雀椰、小魚尾葵、桄榔 |
‧原產地: | 產中國大陸海南、廣西等省區;越南、緬甸、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爪哇)亦有分佈;生於山谷林中或植於庭園。引進台灣年代:1896、1901、1909、1930 年 |
‧分布: | 在台灣被廣泛種為庭園樹景觀園藝樹。 |
‧用途: | 1.庭園觀賞樹:各地庭園、校園、公園廣為栽培。亦常用於盆植,為優美室內裝飾植物。 2.其他用途:葉鞘纖維可製作繩索、掃把;莖的髓心含澱粉,可供食用;花序液汁含糖分,供製糖或釀酒;頂芽及胚乳可食;樹幹可作為建築用。果肉之針狀結晶對皮膚有刺激性,會造成皮膚奇癢。 |
‧莖: | 莖桿單一,基部極易萌生分櫱而群生小株,故外型多呈叢生狀,節環明顯,株高 7~12 公尺高,有別於單幹型孔雀椰子。 |
‧葉: | 葉為二回羽狀複葉,互生,小葉片狀如魚鰭或楔狀,葉脈細且多,葉端呈不規則之切咬狀,小葉軟薄革質濃綠色,芽型為向內鑷合狀。 |
‧花: | 圓錐花序,腋生,雌雄同株,自總梗分之下垂,花藥線形,花絲短,基部合生,雌花單生,外輪花被圓形,長約 30 公分,聚褐色不規則線紋,邊緣被毛,內輪花被約外輪花被之 2 倍長,鑷合狀排列,退化雄蕊3枚,黑色,花期 6~8 月。 |
‧果實: | 核果小球形,成熟時色暗紅,外由許多針狀晶體包圍,種子球形,紅色,成熟後變為黑褐色。 |
‧特徵: | 常綠性中喬木,莖桿單一,基部極易萌生分櫱而群生小株,故外型多呈叢生狀,節環明顯,株高 7~12 公尺高,有別於單幹型孔雀椰子。葉為二回羽狀複葉,互生,小葉片狀如魚鰭或楔狀,葉脈細且多,葉端呈不規則之切咬狀,小葉軟薄革質濃綠色,芽型為向內鑷合狀。圓錐花序,腋生,雌雄同株,自總梗分之下垂,花藥線形,花絲短,基部合生,雌花單生,外輪花被圓形,長約 30 公分,聚褐色不規則線紋,邊緣被毛,內輪花被約外輪花被之 2 倍長,鑷合狀排列,退化雄蕊3枚,黑色,花期 6~8 月。核果小球形,成熟時色暗紅,外由許多針狀晶體包圍,種子球形,紅色,成熟後變為黑褐色。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29007010
叢立孔雀椰子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文明路后里國中舊校區介壽亭西北側近車棚處有一叢(910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