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崖爬藤 | |||||||||||||||||||||
|
‧中文名稱: | 台灣崖爬藤 更多台灣崖爬藤 |
‧英文名稱: | Alishan Tetrastigma |
‧學 名: | Tetrastigma
umbellatum
(Hemsl.) Nakai Vitis umbellata Hemsl. Vitis umbellatum Hemsl. |
‧科 名: | 葡萄科(Vitaceae) 崖爬藤屬(Tetrastigma) |
‧別 名: | 台灣崖爬藤,臺灣崖爬藤、爬山虎、紅骨蛇 |
‧原產地: | 臺灣特有種。 |
‧分布: | 生長於台灣全境低、中海拔山區,山區陰涼處或林蔭下,最高可達 2,000 公尺處,較少見。 |
‧用 途: | 1.藥用:全草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舒筋活絡,袪風除濕,活血止痛之效。治淋巴腺炎,咽喉腫痛,風濕關節痛,坐骨神經痛,跌打損傷,癰瘡腫毒。方例:治腳底生雞眼:台灣崖爬藤與二色葉山黑扁豆葉,搗敷患處。『甘‧藥植誌三』 |
‧莖: | 藤本,全株近似光滑無毛,幼莖紅色;莖伸長,長 8~10 公尺,多少為木質,至少基部為如此;有鬚,可攀爬,鬚有固著的作用。 |
‧葉: | 葉為掌狀複葉,有小葉 5 枚;小葉大小略不一致,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 2.5~4.5 公分,,寬 1.5~3 公分,背面淡綠色;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 側生小葉,多較小;葉柄長 2.5~4 公分,有溝紋;小葉炳甚短,長 0.2~0.3 公分。 |
‧花: | 花多數,小形,單性,黃綠色或淡黃色,開放時徑 0.15~0.25 公分,呈腋生的繖形,花序排列;花序長 1~2 公分,細長;基部及中部有小苞片 2 枚,全體平滑;雄花有梗,長 0.5~0.7 公分;花萼小形,徑 0.1~0.15 ,公分,先端截斷狀或近似截斷狀,;花瓣 4 枚,現狀長橢圓形,長 0.3~0.35 ,公分,先端短囊狀;雄蕊 4 枚,退化子房四角狀倒圓錐形;雌花長 0.25~0.3 公分,花萼先端 4 裂,花瓣 4 枚,退化雄蕊 4 枚,,子房圓錐形,花柱短,柱頭,淺 4 裂子房 2 室,每室有胚珠 2 枚。花期 5~7 月。 |
‧果實: | 果實為漿果,徑 0.4~0.6 公分,乾時呈黑色。果期 7~9 月。 |
‧特徵: | 藤本,莖基部木質化,枝條纖細,光滑,捲鬚 2 歧。掌狀複葉,互生,具葉炳,柄長 2.5~5 公分;小葉片長 3~6 公分,寬 1~2 公分,5 枚,各具短小葉炳;頂生小葉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葉基楔形,葉尖鈍形,葉緣為鈍鋸齒緣;側生小葉歪倒卵形,長 2~3 公分。花單性,細小,淡黃色;雄花為繖形花序,腋出;花軸長約 1.2 公分,頂端稍膨大,中下部著生,苞片 2 片,全體平滑;花梗長約 0.8 公分;花萼徑約 0.15 公分;花瓣 4 片,線狀長橢圓形,先端銳形,長約 0.3 公分;雄蕊 4 枚;雌花長約 0.3 公分;花萼 4 裂;花瓣 4 片,退化雄蕊 4 枚;雌蕊圓錐形,花柱短,柱頭淺 4 裂,子房 2 室,各具胚珠 2 顆,。果實為漿果,徑 0.4~0.6 公分,卵球形。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36006040 臺灣崖爬藤 |
‧拍攝地點: | 嘉義奮起湖(1000927);溪頭遊樂區(1001011);苗栗縣南庄鄉蓬萊溪步道旁(101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