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鄧伯花 | |||||||||||||||||||||
|
‧中文名稱: |
大鄧伯花 更多大鄧伯花 |
‧英文名稱: |
Large-flowered Thunbergia,Bengal Clockvine,Blue Trumpetcreeper,Sky Flower,Bluesky Vine |
‧學名: |
Thunbergia gradiflora (Roxb. ex Rotter) Roxb. |
‧科名: | 爵床科(Acanthaceae)鄧伯花屬(Thunbergia) |
‧別名: |
大鄧伯花,白狗腸、孟加拉右旋藤、通骨消(廣西)、老鴉杓、大花山牽、大青、葫蘆藤,山牽牛(雲南種子植物名錄),大花山牽牛(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大花老鴉嘴(廣州常見經濟植物) |
‧原產地: |
產中國廣西、廣東、海南、福建鼓浪嶼及印度、孟加拉、中南半島。生於山地灌叢。台灣於 1901 年由日本人田代安定氏從日本引進;1910 年藤根吉春代由新加坡引入種植。世界熱帶地區植物園栽培。 |
‧分佈: |
被廣泛植栽為園藝作物 |
‧用途: | 1. 園藝用:盆栽、花棚(蔭棚、花架、花廊)、庭園美化、和圍籬美化等露地栽培。2.藥用:性味:根:微辛、平;根皮、莖、葉:甘、平。效用:根:袪風。治風濕,跌打,骨折。根皮、莖、葉:治蛇咬傷,瘡癤;葉:治胃痛;花、種子:治跌打損傷,風濕痛,瘡瘍腫毒,痛經。 |
‧莖: | 攀緣灌木,分枝較多,可攀援很高,匍枝漫爬,小枝條稍 4 稜形,後逐漸複圓形,初密被柔毛,主節下有黑色巢狀腺體及稀疏多細胞長毛。 |
‧葉: |
葉具柄,葉柄長達 8 公分,被側生柔毛;葉片卵形、寬卵形至心形,長 4~9 (15) 公分,寬 3~7.5 公分,先端急尖至銳尖,有時有短尖頭或鈍,邊緣有 2(4)~6(8) 寬三角形裂片,兩面乾時棕褐色,背面較淺,上面被柔毛,毛基部常膨大而使葉面呈粗糙狀,背面密被柔毛;通常 5~7 脈。 |
‧花: |
花在葉腋單生或成頂生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形,先端具短尖頭;花梗長 2~4 公分,被短柔毛,花梗上部連同小苞片下部有巢狀腺形;小苞片 2,長圓卵形,長 1.5~3 公分,寬 1~2 公分,先端漸尖,外面及內面先端被短柔毛,邊緣甚密,內面無毛,遠軸面粘合在一起;花冠管長 0.5~0.7 公分,連同喉白色;喉 2.2~2.5 公分,自花冠管以上膨大;冠簷藍紫色,裂片圓形或寬卵形,長 0.21~0.3 公分,先端常微缺;雄蕊 4,花絲下面逐漸變寬,長 0.8~1.0 公分,無毛,花藥不外露,藥隔突出成一銳尖頭,藥室不等大,不包括刺長 0.7 和 0.9 公分,基部具彎曲長刺,長 0.3 和 0.25 公分,另 2 花藥僅 1 藥室具刺,長 0.25 公分,在縫處有髯毛;花粉粒直徑 86 微米。子房近無毛,花柱無毛,長 1.7~2.4 公分,柱頭近相等,2 裂,對折,下方的抱著上方的,不外露。 |
‧果實: | 蒴果被短柔毛,帶種子部分直徑 1.3 公分,高 1.8 公分,喙長 2.0 公分,基部寬 0.7 公分。 |
‧特性: |
常綠蔓性藤本植物。全株密生細毛,莖葉密被粗毛。有很強的攀爬性,藤蔓可達 20 公尺以上,幼枝綠而軟,老枝木質化成灰綠色,全株被有粗毛,萌芽力強,莖枝交錯頻繁,遮蔭效果特佳。葉對生,具長柄,質粗糙為厚紙質,濃綠色,廣心型至闊卵形,基部心形或近心形,有角狀齒緣或微淺裂,葉基微先端漸尖,類似瓜葉,葉背葉面均有毛。長約 12~20 公分, 3~5 出脈。全年均能開花。花單立或總狀花序。花腋生,鐘形,花梗短,大型美麗,徑約 7~8 公分,花冠藍色或淡紫色,花心淡黃色,筒狀 5 瓣,或 2 唇,上面 2 裂瓣,下面 3 裂瓣,冠喉處呈白色或微黃,二強雄蕊,花期周年。蒴果,頂端尖突。可用扦插或分株法繁殖,春至夏季為適期。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27035040 大鄧伯花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上后里后義宮附近(941012);台北植物園;台中市后里苗圃;后里中社花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