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芙蓉 | |||||||||||||||||||||
山芙蓉0 | |||||||||||||||||||||
|
‧中文名稱: | 山芙蓉 更多山芙蓉 | ||
‧英文名稱: | Taiwan Hibiscus | ||
‧學 名: | Hibiscus
taiwanensis Hu Hibiscus taiwanensis S. Y. Hu |
||
‧科 名: | 錦葵科(Malvaceae)木槿屬(Hibiscus) | 山芙蓉-種子2 | |
‧別 名: | 山芙蓉、台灣山芙蓉、台灣芙蓉、狗頭芙蓉、千面美人、三醉芙蓉、酸芙蓉、千面女娘、拒霜花 | ||
‧原產地: | 台灣特有種。 | ||
‧分布: | 全島平野以至於海拔 1200 公尺以下的山區,都是它的分布範圍,蘭嶼島上也可見芳蹤。 | ||
‧用 途: | 1. 庭園觀賞用:清晨花朵綻放時是白色或粉紅色,到了午後至傍晚凋落前,則轉為紫紅色或粉紅色。變幻多端。2. 食用:花可食用,不論作沙拉、炒食或油炸均可口。3. 木材色白質輕軟,主幹粗大者可供製木屐,其樹皮含纖維,在野外求生或露宿時,可替代繩索用。4.藥用:性味:根及莖:微辛、平。效用:根及莖:可入藥,用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消腫排膿,清肺涼血。可治療癰疽腫毒,肺癰膿胸,浮癰肋膜炎,關節炎,創傷不癒,無名腫毒。4.蜜源植物:花是尖翅褐弄蝶、黑弄蝶和黑紋弄蝶的蜜源植物。 | ||
‧莖: | 株高約 3~8 公尺,樹皮老幹灰白,中枝清白色,枝多。 | ||
‧葉: | 葉具長柄,單葉互生,紙質或近似革質, 闊卵形至近似圓形,長約 7~10 公分,寬 6~8 公分,鋸齒緣,先端銳尖,基部圓形或為心形,3~5 淺裂,裂片三角形或闊卵形,先端銳尖,掌狀脈,表面平滑,有脈 5~7 條,有時亦有脈 9 條者,脈於表面凹下而背面顯著隆起,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葉柄圓柱形,細長,長 12~16 公分,有粗毛;托葉小,卵狀線形,長 1~1.5 公分,早落。 | ||
‧花: | 花大,單生,腋出,具長柄,花冠淺鐘形,張開狀,花開放時徑約 9~15 公分,初為白色,午後變為稍帶粉紅色,下午變為粉紅色;花柄長 10~12 公分,有剛毛,直立或斜上昇;副萼(總苞片) 8 枚,線形,長 1.5~2.5 公分,寬 0.2~0.3 公分,先端鈍;花萼鐘形,先端 5 裂,裂片三角形,長 0.6~0.7 公分,先端銳尖,有星狀毛;花瓣 5 枚,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 3~5.5 公分,寬 2.5~3.5 公分,先端鈍或略圓,基部略呈楔形且呈短爪狀;雄蕊多數,單體雄蕊;雄蕊柱圓柱形,長 4~5.5 公分;花絲線形,長 2~2.5 公分;花藥腎形,一室;子房 5 室,花柱 5 枚,基部相連;柱頭頭狀,每室中有胚珠 3 枚;山芙蓉分為單瓣與雙瓣兩種,花期在 9 月至 12 月。 | ||
‧果: | 蒴果球形,徑約 2~3.5 公分,五瓣裂,外被毛茸,褐色;種子多數,腎形,淡褐色,長約 0.15 公分,正面光滑,上有一黑色芽點,背面密佈長約 0.3 公分的淡棕色毛茸。 | ||
‧特徵: | 落葉全株密生毛茸。植株高約 3~5 公尺。半圓形,全株密生長毛。花雌雄同株、萼片鐘形 5 裂;花瓣淺鐘形。清晨花朵綻放時是白色或粉紅色,到了午後至傍晚凋落前,則轉為紫紅色或粉紅色。落葉性大灌木或小喬木,高 3~5 公尺,全體密被剛毛狀糙毛,毛不為星狀。葉互生,厚紙質,近圓形,3~5 裂,裂片三角形;葉柄長 14~17 公分。花單生於枝端葉腋間,花梗長 11~13 公分;小苞片 8,線形長 0.8~1.2 公分,寬 0.15~0.2 公分,被長柔毛狀糙毛,毛長而不為星狀;萼鐘形,5 裂,裂片三角形,長約 1.0 公分,寬約 0.8 公分,急尖頭,被星狀短絨毛;花冠近鐘形,直徑 6~9 公分,花瓣近圓形,直徑 4~5 公分,被長柔毛,基部合生,具髯毛。花期在 9 月至 12 月。蒴果球形,徑約 2~3.5 公分,五瓣裂,外被毛茸,褐色;種子多數,腎形,淡褐色,長約 0.15 公分,正面光滑,上有一黑色芽點,背面密佈長約 0.3 公分的淡棕色毛茸。本種與木芙蓉近似,不同處在於小枝、葉、葉柄及花梗被長剛毛狀糙毛,而後者則密被星狀絨毛。 |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40005140
山芙蓉 |
||
‧拍攝地點: | 往東勢林場的道道旁(971102-1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