巒大花楸 | |||||||||||||||||||||
|
‧中文名稱: | 巒大花楸 更多巒大花楸 |
‧英文名稱: | Taiwan Mountain Ash |
‧學 名: | Sorbus randaiensis (Hayata) Koidzumi |
‧科 名: | 薔薇科(Rosaceae)花楸屬(Sorbus) |
‧別 名: | 臺灣花楸 |
‧原產地: | 台灣特有種。 |
‧分布: | 特產臺灣中部高海拔叢林中。分佈在北部、中部及玉山一帶,約海拔 1,800~3,200 公尺之間的山地,以合歡山、雪山冷杉林下,巒大山及能高山等第最為常見。 |
‧用 途: | 1. 藥用:與大陸之花楸(S.pohuashanensis) 相近,或可為其代用品,花楸之果、莖、莖皮均入藥,味苦性,用治慢性氣管炎、鎮咳去痰,健脾利水。2. 園藝觀賞用:本種之樹型、花果、均頗優美,當可為優良之景觀樹種。3.食用:果實果肉甜美、富含水分,秋季成熟,可供食用。 |
‧莖: | 樹高 2~5 公尺,樹皮常以片狀剝落。 |
‧葉: | 一回奇數羽狀複葉,長 15~20 公分,具小葉 13~19 枚,除頂生小葉單一外,其他皆成對生長;小葉呈長橢圓狀披針形,位於羽狀葉中央部位的最大,位於上部或基部較小,長 3~5 公分,寬 1~1.5 公分,基部呈歪圓形或截斷狀,邊緣具尖銳鋸齒。 |
‧花: | 頂生的繖房花序,兩性花,有絨毛,裂片 5 枚;花瓣白色,5 枚,略具短爪,與花萼連生;雄蕊 15~20 枚,心皮 3~5 枚,離生,先端有絨毛,下位,與花萼筒連生;花柱 3~5 枚,離生或基部連生。花期通常在五、六月間,雪山地區三千公尺以上則為七月上旬。 |
‧果實: | 果實為球形梨果,九至十月間成熟,直徑約 0.6~0.7 公分,成熟時呈碧紅色,先端殘存花萼。 |
‧特徵: | 巒大花楸為薔薇科落葉小喬木,屬於中性略偏陰性的植物,大多生長在路旁或森林邊緣,對土壤要求較高,喜歡土壤深厚的山地;生長方位,以東向及北向最佳。樹高 2~5 公尺,樹皮常以片狀剝落;葉為一回奇數羽狀複葉,長 15~20 公分,具小葉 13~19 枚,除頂生小葉單一外,其他皆成對生長;小葉呈長橢圓狀披針形,位於羽狀葉中央部位的最大,位於上部或基部較小,長 3~5 公分,寬 1~1.5 公分,基部呈歪圓形或截斷狀,邊緣具尖銳鋸齒。花為頂生的繖房花序,兩性花,有絨毛,裂片 5 枚;花瓣白色,5 枚,略具短爪,與花萼連生;雄蕊 15~20 枚,心皮 3~5 枚,離生,先端有絨毛,下位,與花萼筒連生;花柱 3~5 枚,離生或基部連生。花期通常在五、六月間,雪山地區三千公尺以上則為七月上旬。果實為球形梨果,九至十月間成熟,直徑約 0.6~0.7 公分,成熟時呈碧紅色,先端殘存花萼;其果實甜美、可口、富含水份,可供食用。 |
‧更多: | 巒大花楸中文俗名的「巒大」,譯自於其種名randaiensis,表示模式標本(據以命名的標本)採自於巒大山區。 巒大花楸是高海拔比較少見的喬木種外,也是「唯一」具羽狀複葉的喬木,而且十月之後葉會漸轉為黃、紅色,再配上橙紅色的成熟果實,反較開花時更引人注目。 |
‧更多資料: | https://plant.tesri.gov.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07028010
巒大花楸 應紹舜著 台灣的高山植物 37頁 17.巒大花楸 渡假出版社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一卷 (增訂二版)1.巒大花楸 p363 民88年11月30日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710巒大花楸 p355 國立編譯館主編 臺灣樹木圖誌 第一卷 民國 八十九年 呂福原 等 著 巒大花楸 132頁 中國植物誌 第 36 卷 336 頁 PDF 台灣花楸 https://baike.baidu.com/item/台灣花楸 台灣花楸 |
‧拍攝地點: | 雪山369山莊附近及黑森林前(950702-950704);台14甲路旁(980922);合歡山小奇萊步道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