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 | |||||||||||||||||||||
|
‧中文名稱: |
月桂 更多月桂 |
‧英文名稱: | Bay Laurel,Bay,Laurel,Sweet Bay |
‧學名: |
Laurus nobilis Linn. |
‧科名: |
樟科(Lauraceae)月桂屬(Laurus) |
‧別名: |
月桂、月桂樹、月桂子、月桂實、桂冠樹、月桂冠、香葉(月桂葉) |
‧原產地: | 地中海及小亞細亞一帶。臺灣於 1909 年首先引進,後又多次引進。 |
‧分布: |
引進後栽植於台北植物園,林試所六龜分所及墾丁國家公園內,其他地區有零星分布,唯較少見。 |
‧用途: |
1.園藝觀賞用:月桂在原產地及南歐一帶為最有名的觀賞樹木及行道樹;常栽植於木桶內修剪呈圓錐形放置於門口,供綠化美化用,尤以商店及旅館門口為多,是很受歡迎的植栽。2.藥用:月桂的葉子富含油分可加以蒸餾得到月桂油,根及果實也可用於藥用,做為發汗劑及催吐劑。性味:葉、果實:辛、溫。效用:葉、果實:提製芳香油,作殺菌用。 |
‧莖: | 小喬木或灌木狀,高可達 12 公尺,樹皮灰黑色,徑 10~30 公分;枝條繁生,小枝圓柱形,具縱向細條紋,幼嫩部分略被微柔毛或近無毛。 |
‧葉: |
葉互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 5.5~12 公分,寬 2.5~5 公分,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細波狀,革質,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稍淡,兩面均光滑無毛,羽狀脈,中脈及側脈兩面凸起,側脈每邊 10~12 條,末端近葉緣處弧形連結,細脈網結,兩面多少明顯,呈蜂窩狀;葉柄長 0.5~1.5 公分,鮮時紫紅色,略被微柔毛或近無毛,腹面具槽。 |
‧花: |
花為雌雄異株,繖形花序腋生,1~3 個成簇狀或短總狀排列,開花前由 4 枚交互對生的總苞片所包裹,呈球形;總苞片近圓形,外面無毛,內面被絹毛;總梗長達 0.7 公分,略被微柔毛或近無毛;雄花:每一繖形花序有花 5 朵;花小,黃綠色,花梗長約 0.2 公分,被疏柔毛;花被筒短,外面密被疏柔毛,花被裂片 4,寬倒卵圓形或近圓形,兩面被貼生柔毛;能育雄蕊通常 12,排成 3 輪,第一輪花絲無腺體,第二、三輪花絲中部有一對無柄的腎形腺體,花藥橢圓形,2 室,室內向;子房不育;雌花:通常有退化雄蕊 4,與花被片互生,花絲頂端有成對無柄的腺體,其間延伸有一披針形舌狀體;子房 1 室,花柱短,柱頭稍增大,鈍三稜形。花期 3~5 月。 |
‧果實: | 果實為漿果,橢圓形或橢圓狀球形,暗紫色,具有光澤,長 0.8~1 公分,徑 0.6~0.7 公分,先端圓而微尖,果皮薄;種子茶褐色,橢圓形,種皮上有黑褐色斑紋,果肉芬芳,含有月桂油。果期 6~ 9 月。 |
‧特性: |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 10 公尺,徑 10~30 公分,枝條繁生,常修剪為圓錐形,樹皮灰常綠黑色,小枝青綠色。葉單生、互生,革質,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 4~15 公分,寬 2.5~4.5 公分,先端漸尖或鈍,基部銳尖,波狀緣,表面暗綠色,背面葉脈處略有毛茸;葉柄長 0.5~1.5 公分。花腋生,雌雄異株,繖形花序,單生或 2~5 枚叢生,每一繖形花序有花 4~5 枚,未開放前有苞片 4 枚組成的總苞包被花序;花梗長 0.3~0.5 公分,密生毛茸,花被片卵狀長橢圓形,長 0.4~0.6 公分,先端鈍,白色;雌花有雄蕊 8~12 枚,外緣則常無腺點;雌花子房上位,光滑無毛。果實為漿果,橢圓形或橢圓狀球形,暗紫色,具有光澤,長 0.8~1 公分,徑 0.6~0.7 公分,先端圓而微尖,果皮薄;種子茶褐色,橢圓形,種皮上有黑褐色斑紋,果肉芬芳,含有月桂油。果期 6~ 9 月。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33007010 月桂 |
‧拍攝地點: | 台中市后里區公館里(1000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