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柘樹 | |||||||||||||||||||||
|
‧中文名稱: |
台灣柘樹 更多台灣柘樹 |
‧英文名稱: | Tricuspid Cudrania,Emerginate-leaf Silkwormthorn,Oriental Cudrania |
‧學名: |
Maclura
cochinchinensis (Lour.) Corner Cudrania cochinchinensis (Lour.) Kudo & Masam. var. gerontogea (S. & Z.) Kudo & Masam. Cudrania cochinchinensis (Lour.) Kudo & Masam. var. gerontogea (Sieb & Zucc.) Kudo & Masamune Vanie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
‧科名: | 桑科(Moraceae)柘樹屬(Maclura) |
‧別名: | 台灣柘樹、臺灣柘樹、柘樹、凹頭葨芝、刺格、刺格仔、刺果、刺果樹、黃金桂、九重皮、穿破石、台灣柘樹、大丁黃、牛角牯刺、白刺格仔、香港柘樹、黃檀,構棘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葨芝 (日名,海南植物誌)、Bakaizii(泰雅)、 Ayazyuzyu(排灣) |
‧原產地: | 中國大陸河北南部、華東、中南、西南等省區,日本,琉球,馬來西亞,澳洲及香港。 |
‧分佈: | 台灣全境、平地至海拔 1,400 公尺闊葉林內,尤以恆春半島一帶最為常見。 |
‧用途: | 1造紙原料:莖皮是很好的造紙原料。2.日常用途:木材可製黃色染料,質堅細緻,是古代製弓最佳樹種;葉可飼蠶,所吐的絲稱為「棘繭」,用來製作琴弦;果可供食用和釀酒。3.藥用:根皮入藥,止咳化痰,祛風利濕,散瘀止痛;我國古時桑柘並稱,可見它的用途不次於桑。性味:根:微苦、涼;刺棘:苦、溫;果:微甘、溫。效用:全株:清熱利濕。治急慢性肝炎,肺結核,肺膿腫,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根:祛風利濕,活血通經。治風濕關節痛,勞傷咳血跌打損傷;棘刺:治血瘕,痰痞;果實:治疝氣。 |
‧莖: | 木質藤本狀灌木,莖伸長,長 5~10 公尺,樹皮淡灰色,成不規則的薄片狀剝落;具有多數分枝,有乳汁,枝條有針刺,幼枝密生顯著毛茸,後脫落;針刺顯著,刺長 0.5~3 公分。 |
‧葉: |
葉單生,互生,長橢圓形至倒卵形,長 3~10 公分,寬 2~4 公分,頂端銳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或 3 裂,革質或膜質,幼時兩面有毛,老時僅背面沿主脈上有細毛;全緣或微波狀緣;葉柄長 0.8~1.5 公分,光滑無毛或近似無毛;托葉小,早落性。 |
‧花: |
花為雌雄異株,腋生,有花梗,小,頭狀花序,淡黃或黃色,花梗粗壯,長 0.4~0.7 公分有毛茸或近似有毛茸;雄花有花被裂片 4 枚,卵形,長 0.4~0.5 公分,先端銳尖,雄蕊 4 枚,花絲細長,花藥圓柱形;雌花筒狀,僅先端有一極小的開口,子房被花被筒所包被,胚珠基生,花柱細長,全緣不分歧,長 0.7~1 公分,光滑無毛或近似無毛。花期 6 月。 |
‧果實: | 果為聚合果,近球形,徑約 1.5~2 公分,紅色或橘紅色,肉質;小果多汁,內藏種子 1 粒。果期 9~10 月。 |
‧特性: |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 8 公尺,樹皮淡灰色,成不規則的薄片狀剝落;幼枝有細毛,後脫落,有硬刺,刺長 0.5~3 公分。葉卵形或倒卵形,長 3~12 公分,寬 3~7 公分,頂端銳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或 3 裂,幼時兩面有毛,老時僅背面沿主脈上有細毛。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頭狀花序,球形,單生或成對腋生;雄花序徑 0.6~1 公分,花被片 4。聚花果近球形,徑約 2 公分,紅色。花期 6 月,果期 9~10 月。 |
‧更多資料: |
https://plant.tesri.gov.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08008010 柘樹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960210);台中縣東勢林場好漢坡旁;台中科博館植物園;大雪山林道21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