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擬茀蕨

海岸擬茀蕨3.jpg
海岸擬茀蕨3
海岸擬茀蕨0.jpg
海岸擬茀蕨0
海岸擬茀蕨7.jpg
海岸擬茀蕨7
海岸擬茀蕨-葉1.jpg
海岸擬茀蕨-1
海岸擬茀蕨-葉0.jpg
海岸擬茀蕨-0
海岸擬茀蕨-幼葉1.jpg
海岸擬茀蕨
-幼葉
海岸擬茀蕨-幼葉0.jpg
海岸擬茀蕨-幼葉
海岸擬茀蕨-葉3.jpg
海岸擬茀蕨-葉3
海岸擬茀蕨8.jpg
海岸擬茀蕨8
海岸擬茀蕨-孢子11.jpg
海岸擬茀蕨-孢子
海岸擬茀蕨-孢子9.jpg
海岸擬茀蕨-孢子
海岸擬茀蕨-孢子10.jpg
海岸擬茀蕨-孢子
海岸擬茀蕨-孢子5.jpg
海岸擬茀蕨-孢子
海岸擬茀蕨-孢子6.jpg
海岸擬茀蕨-孢子
海岸擬茀蕨-孢子3.jpg
海岸擬茀蕨-孢子
海岸擬茀蕨-孢子2.jpg
海岸擬茀蕨-孢子
海岸擬茀蕨-孢子8.jpg
海岸擬茀蕨-孢子
海岸擬茀蕨-孢子4.jpg
海岸擬茀蕨-孢4
海岸擬茀蕨-孢子7.jpg
海岸擬茀蕨-孢子
海岸擬茀蕨-孢子1.jpg
海岸擬茀蕨-孢子
海岸擬茀蕨-孢子0.jpg
海岸擬茀蕨-孢子
中文名稱: 海岸擬茀蕨                             更多海岸擬茀蕨
英文名稱: East indian polypody
學名: Phymatodes scolopendria (Burm.) Ching
Phymatosorus scolopendria
(Burm.)
Pichi-Sermolli
Phymatosorus scolopendria (Burm.) Pic. Serm
科別: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擬茀蕨屬(Phymatodes)
別名:

海岸擬茀蕨,琉球金星蕨、密網蕨、海岸星蕨、蜈蚣擬茀蕨,瘤蕨

原產地: 中國南部、台灣南部、台灣恆春半島、台灣蘭嶼、台灣綠島、菲律賓、馬來半島、琉球
分布: 台灣境內以東部及南部的海岸較普遍可見。生長在沿海石礫地,或近山區的礁、山溝等地,除了海邊礁石外,濱海的石礫地或山溝附近也常出現。
用途: 1.觀賞用:葉片綠色,植株乾淨,適合作園林造景用。
莖: 根莖粗壯發達,長匍匐狀延伸,分歧性高,外表有黑褐色鱗片。
葉: 葉肉質或革質,葉軸有翅,葉全緣光滑,並有加厚的現象。葉柄長,稻桿色,基部有關節,葉片通常一回羽狀深裂,裂羽片 2~5 對,對生或近乎對生,頂羽片最長,葉脈不明顯。
花:  
果實(子) 孢子囊群很大,圓形,初生淡綠色,成熟變褐色陷生在葉肉組織間,在中肋的兩側做一至二列分布。
特徵: 根莖匍匐狀,徑約 0.5 公分,常呈木質化,頂端被鱗片;葉柄長 10~25 公分,基部具關節;葉片橢圓形或卵形,長 15~35 公分,寬 15~20 公分,一回羽狀深裂,厚肉質至革質,葉軸具翅,連翅寬 1.5~3 公分;頂裂片較大,側裂片不超過 8 對,長 6~13 公分,寬 2~3 公分。葉脈網狀,不顯著,網眼內具游離小脈;孢子囊群圓形,在裂片中脈兩側各一排,著生處明顯下陷,於葉表可見突起。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32018030 海岸擬茀蕨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175海岸擬茀蕨 p88 國立編譯館主編
郭城孟  蕨類圖鑑 遠流台灣館
海岸擬茀蕨 2005年11月1日 216頁
中國植物誌 第 6(2) 卷 160 頁 PDF 瘤蕨
https://baike.baidu.com/item/瘤蕨 瘤蕨

拍攝地點: 國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前(950910)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