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草 | |||||||||||||||||||||
|
‧中文名稱: |
火炭母草 |
‧英文名稱: |
Rice Saartweed, Southern Smartweed, Chinese Knotweed |
‧學名: |
Polygonum
chinense Linn. Persicaria chinensis Nakai |
‧科名: |
蓼科(Polygonaceae)蓼屬(polygonum) |
‧別名: |
火炭母草,冷飯藤、秤飯藤、倩飯藤(台灣)、赤地利、斑鳩飯、火炭星、火炭藤、白飯草、白飯藤、清飯藤、川七、信飯藤、雞糞藤、Kamunan、Pappisu(泰雅)、Boozyo'kk、Zyaboro'kk(排灣)。 |
‧原產地: |
中國南部、菲律賓、印度等地均有出產。 |
‧分佈: |
中海拔山區到低山帶,水分供應較充裕之開闊地、溪谷兩旁和道路附近。 |
‧用途: | 1.藥用:性味:全草:酸、甘、涼;根:酸、甘、平。效用:全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明目退翳。全草治跌打閃挫,久年傷痛,肝炎,感冒,喉炎,敷腫毒,癰疽,痢疾,腸炎,消化不良,扁桃腺炎,咽喉炎,角膜雲翳,白喉,百日咳,子宮頸炎,霉菌性陰道炎,皮膚炎,濕疹,白帶,乳腺炎,癤腫,小兒膿疱瘡,毒蛇咬傷。 2.食用:嫩葉以開水滾燙後可食用,因為略帶酸味,不習慣者避免吃太多,原住民有利用食鹽浸泡醃製後食用者。在天氣溫暖的季節都可開花,花謝後成熟黑色的果實可直接採食。 |
‧莖: | 火炭母為多年生披散或攀援狀草本,長達 1.5 公尺;莖下部多分枝。匍地者節處生根,嫩部帶紅色,被疏毛或無毛。 |
‧葉: |
單葉互生,紙質,卵形、卵狀長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 5-12 公分,基部截平或近心形,全緣或有小齒,兩面無毛或下面脈上有毛,上面明顯有紫藍色斑塊;葉柄長 1-1.5 公分,有時近頂部葉無柄而抱莖;托葉鞘狀,膜質,抱莖,無毛。 |
‧花: |
秋季開花。花序近頭狀,呈二歧狀或繖房狀排於枝頂,花序梗常被腺毛;花萼 5 裂,白色或淡紅色;無花瓣;雄蕊 8;子房上位,柱 3,下部合生。 |
‧果實: | 瘦果卵形,具 3 稜,包於宿萼內。 |
‧特性: |
本品全長約 30~100 公分。莖扁圓柱形,有分枝,節稍膨大,下部節上有褐色須根,淡綠色或紫褐色,嫩枝紫紅色,無毛,有細線棱;質脆,易折斷,斷面灰黃色,疏鬆,常中空。葉多卷縮或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卵狀長圓形,長 5-10 公分或過之,基部截形或稍圓,全緣,上面暗綠色,有淡紫色斑塊。下面色較淺,兩面近無毛;托葉鞘筒狀,膜質,抱莖。無臭,味酸、微澀。在台灣的路旁,很難不見到火炭母草,他可從平地一直生長到海拔 2,500 公尺高的山地,而且四季都可見到他白中略帶黃的小花,小巧可愛,花落後的果實,可以直接採食。而他的嫩葉可是民間用藥的一種,用來治療跌打損傷及腰酸背痛,據說療效非常好,如果浸酒的話,還可以消腫毒!至於根,則可以消炎、鎮咳及通經。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17005030
火炭母草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泰安村舊火車站南側山邊(93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