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猩草 | |||||||||||||||||||||
|
‧中文名稱: | 猩猩草 更多猩猩草 |
‧英文名稱: | Painted Euphorbia |
‧學名: | Euphorbia cyathophora
Murray Euphorbia heterophylla auct non L. Poinsettia heterophylia (Linn.) Klotz. & Garche |
‧科別: | 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屬(Euphorbia) |
‧別名: | 火苞草、草一品紅、葉像花 |
‧原產地: | 北美洲巴西,在1911年就由日本人引入台灣作為觀賞用植物。 |
‧分布: | 台灣各地有野生分佈。目前在東、南部海邊及澎湖有歸化現象。民間的花園、庭院中亦常見栽培。 |
‧用途: | 1.園藝觀賞用:常被種植為觀賞用植栽。2.藥用:性味:全草:苦、澀、寒,有毒。效用:全草:調經止血,接骨消腫,止血止咳。治月經過多,跌打損傷,骨折咳嗽;根:治瘧疾。 |
‧莖: | 草本,高約 50~100 公分,植株莖頭木質化;莖基部具多數分枝,光滑無毛;小枝細長,直立或斜上昇,綠色,光滑無毛;全株含豐沛白色乳汁。 |
‧葉: | 葉含豐沛白色乳汁,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或提琴形,長 4~10 公分,寬 2~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或略為楔形,紙質或膜質,葉緣中部向內淺裂,但有時亦有為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表面光滑無毛,背面光滑無毛或略有毛茸;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 7~13 枚;葉柄長 1~2.5 公分,背面有剛毛。 |
‧花: | 大戟花序多數,頂生於枝條先端,呈短而較密集的聚繖花序排列;花序梗長 1~1.2 公分,綠色,光滑無毛;花序下的苞片數枚,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 1~2.5 公分,寬 0.8~1.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狹而有一紅色大斑塊;總苞鐘形,綠色,徑 0.4~0.5 公分,光滑無毛,先端有一小裂片;腺體 1 枚,橫向長橢圓形,二唇裂,長 0.3~0.4 公分,寬 0.2 公分,綠色或稍帶黃色;雄花多數,每一雄花僅有雄蕊一枚;花絲細長;雌花的花梗長 0.04 公分,光滑無毛,綠色;子房球形至扁球形,徑 0.4~0.5 公分,有溝紋三條,綠色,光滑無毛;花柱及柱頭長 0.2~0.3 公分,先端 3 裂。 |
‧果實: | 果實為蒴果,扁球形,徑 0.5~0.6 公分,平滑或被有微毛,有溝紋三條,帶綠色色澤,成熟後三瓣裂;種子 3 枚,黑褐色,表面有疣狀突起。 |
‧特徵: |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觀賞用植物,高約 50~100 公分,植株莖頭木質化,在路旁、礦野、荒廢地及海濱,到處可見。全年可皆是花期。全株含豐沛白色乳汁,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或提琴形,枝頭端的葉片變小成苞片狀,呈紅色。花頂生,大戟花序排列成繖房狀,總苞小,雌雄同株異花,花色淡黃綠色,無花被,只有雄蕊(雄花)與雌蕊(雌花),花序旁有環狀之腺體,結果率很高。蒴果,平滑或被有微毛,成熟後三瓣裂。猩猩草,真正的花是位於中央呈球狀的大戟花序,剝開之後才看得到沒有花被的雄花和雌花,而宛如苞片狀的紅色部分則是猩猩草的葉片,這些枝條頂端的葉片都變小而且基部呈紅色,看起來和花瓣沒兩樣,在植物學上稱之為「假花瓣」。每年夏季 7、8 月間,猩猩草會由株頂開出 10 個左右的黃綠色大戟花序,本身並不顯著而無觀賞價值,但於夏秋季短日之下,花序之下的數枚葉片基部變為紅色,遠看一點一點的紅斑塊十分顯著。猩猩草全株有毒,觀賞猩猩草要特別留意;乳汁毒性最強,皮膚敏感者觸及乳汁,會引起紅腫和發炎,對眼睛也有相當大的毒害,若誤食莖葉,將造成喉部燒痛,並有嘔吐、下痢等症狀,應趕緊送醫診治。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15015030
猩猩草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公館村尾社莊32號民家前(95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