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金絲桃 | |||||||||||||||||||||
|
‧中文名稱: | 玉山金絲桃 更多玉山金絲桃 |
‧英文名稱: | Narea St. John'swort,Saint John's Wort,Single Flower |
‧學 名: | Hypericum nagasawai Hayata |
‧科 名: | 金絲桃科(Guttiferae)金絲桃屬(Hypericum) |
‧別 名: | 玉山金絲桃,原葉金絲桃、巒大金絲桃 |
‧原產地: | 台灣原生種,大多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的針葉林與岩屑地。 |
‧分布: | 台灣全島海拔 2,400~3,990 公尺的高山上,在南湖大山、中央尖山、能高山、奇來山、合歡山、雪山、桃山、品田山、大霸尖山及秀姑巒山等地均可看到。為高山上最常見的植物之一,常呈小面積的群落分佈。 |
‧用 途: | 1.美化用:夏日盛開的玉山金絲桃花朵,使得高海拔的山區憑添無限的美景。2.藥用:金絲桃的根:袪風濕,止咳嗽,清熱解毒。治風濕腰痛,肝炎,癤腫,毒蛇咬傷;果實:潤肺止咳。治肺癆,頓咳;全株:清熱解毒,散淤止痛,袪風濕。治肝炎,肝脾腫大,急性喉炎,結膜炎,瘡癤腫毒,蛇及蜂螫傷,跌打損傷。 |
‧莖: | 草本,莖細長,呈二稜狀或四方形,無腺點,長 5~20 公分,近似直立或略呈葡匐狀,上部少分枝。 |
‧葉: | 葉為單葉對生,幾無葉柄,葉片長 1~2.5 公分,寬 0.6~1.2 公分,呈卵狀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或線形;先端圓或鈍,基部心狀抱莖至楔形;葉面鮮綠色,下表面淡綠色,有時具乳狀突起,側脈 3~4 條,葉緣全緣,但有一列黑色腺點;葉面散佈深色腺體及腺點。 |
‧花: | 花為黃色,徑約 2~3 公分;花梗長 0.5~0.6 公分;萼片 5 枚,呈長橢圓形,長 0.5~0.6 公分,寬約 0.2 公分;花瓣 5 枚,為卵形或長橢圓形狀倒卵行,長 1~1.5 公分,寬 0.4~0.5 公分;花後殘存,雄蕊 40~80 枚,花絲細長;花葯近似圓形,長約 0.05 公分,有黑色腺點;子房 3 室,呈長橢圓形,長約 0.5~0.56 公分,徑約 0.25 公分,花柱 3 枚,離生,顯著,約 0.6 公分。花期在六月上旬至八月下旬。 |
‧果: | 果實為蒴果,紅褐色,長約 0.6~0.7 公分,寬 0.35~0.5 公分,卵形;種子長約 0.1 公分,暗褐色。 |
‧特徵: | 玉山金絲桃為金絲桃科多年生草本,屬於陽性的植物;對土壤的需求較低,淺薄土層即可生存;如裸露地、岩屑地及岩原地上。莖細長,呈二稜狀或四方形,無腺點,長 5~20 公分,近似直立或略呈葡匐狀。葉為單葉對生,幾無葉柄,呈長橢圓形或卵形;長 1~2.5 公分,寬 0.6~1.2 公分,先端圓或鈍、基部呈心狀抱莖;葉的邊緣無鋸齒或裂缺,但有一列黑色腺點;葉面也有少數腺點,呈暗綠色,背面則為淡綠色。花為黃色,徑約 2~3 公分;花梗長 0.5~0.6 公分;萼片 5 枚,呈長橢圓形,長 0.5~0.6 公分,寬約 0.2 公分;花瓣 5 枚,為卵形或長橢圓形狀倒卵行,長 1~1.5 公分,寬 0.4~0.5 公分;花後殘存、雄蕊多數、花絲細長;花葯近似圓形,長約 0.05 公分,有黑色腺點;子房呈長橢圓形,長約 0.5~0.56 公分,徑約 0.25 公分,花柱較顯著,約 0.6 公分。果實為紅褐色卵形蒴果。花期在六月上旬至八月下旬,果實於七月至九月下旬成熟。玉山金絲桃最大的特徵是有 5 片金黃色的花瓣和細長的金黃色雄蕊花絲,以及分布在葉片、花萼上的小腺點,葉片邊緣還有一列黑色的腺點,這些腺點皆會分泌有特殊氣味的油脂。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52003080
玉山金絲桃 |
‧拍攝地點: | 合歡山往奇萊山途中(960701~1050829);合歡山(980922);台14甲線路旁(103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