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番石榴 |
‧英文名稱: |
Guava |
‧學名: |
Psidium guajava
Linn. |
‧科名: |
桃金孃科(Myrtaceae)番石榴屬(Psidium) |
‧別名: |
番石榴雞,矢果、秋果、撥仔、番稔、梛拔、那拔、藍拔、那拔仔、菝仔、芭樂、番桃、嶺拔、林仔拔、扒仔 |
‧原產地: |
原產熱帶美洲,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均有分佈。 |
‧分布: |
產地分佈台灣全島各地 |
‧用途: |
1.
食用:果實是很好的食用水果,是民間庭院常見的果樹。自製果汁:軟熟番石榴 1 個、蜂蜜 3 匙、開水 50cc、冰塊少許。將番石榴切成塊狀,加開水,用果汁機攪拌成汁,過濾後混入蜂蜜、冰塊即成。若將番石榴先去子核再打碎,則不必過濾,但養分降低。有美容養顏、利尿效能。自製番石榴酒:成熟番石榴 1 公斤、糖 1 公斤。將番石榴用冷開水洗淨晾乾,橫切成
4~5 片,裝瓶時 1 層番石榴灑 1 層糖,密封兩個月以上即成。有活血、養顏效能。民間傳說,喝多番石榴酒會導致男性倒陽症,實為無稽之談毫無科學根據,可放心飲用。2.
藥用:葉、果實:收斂止瀉,止血,驅蟲。治痢疾,泄瀉,小兒消花不良;鮮葉:外用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瘡久不收口;果皮:治糖尿病;未熟乾燥幼果:收斂止血,消炎止血。治痢疾;根:倒陽。為制慾劑。乾果及葉,煎湯內服,止瀉痢,治糖尿,但大便秘結及積滯未清者忌服;鮮葉搗敷,治外傷及跌打;根傳為僧侶之制慾劑。 |
‧莖: |
常綠小喬木,高
2~10 公尺,樹幹多彎曲,樹皮褐色,易脫落而呈光滑狀;樹枝在樹幹基部便開始分出,嫩枝被有柔毛,四稜形,幼時紫紅色,老時則為褐色,多光滑無毛。 |
‧葉: |
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卵形,長
8~18 公分,寬
5~8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或圓,革質,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顏色較淡,散生細柔毛;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
3~7 枚,延伸至葉緣附近;葉柄短,長
0.2~0.3 公分,有時近似無柄。 |
‧花: |
花單生或
2~5 枚呈聚繖花序排列,腋生,有長梗,花瓣白色,開放時徑 1.5~2.5
公分,略帶香味或無香味;花柄細長,長 1~2 公分,綠色,初有柔毛,後則光滑無毛;花萼筒狀,長
0.6~0.8 公分,綠色,有柔毛,先端裂片 4~5 枚,裂片卵狀三角形,能隨果實長大,而殘存在果實的先端;花瓣
4~5 枚,倒卵形,長 1.5~2 公分,先端鈍;雄蕊多數,花絲細長,線形,伸出於花外,好似一堆亂髮;花藥黃色,二室,橢圓形;子房下位,綠色,卵形,花柱細長,線形,柱頭點狀。 |
‧果實: |
果實為漿果,梨形、卵形或扁圓形,徑
3~15 公分,成熟時為黃綠色或紅色,視品種而異,內有種子多數;種子小,卵形,淡黃色或白色。 |
‧特性: |
台灣於
1694 年就有栽培記錄,1915~1918 年自夏威夷及美國再引入優良品種,隨後又經改良或突變選種,現已成為台灣重要經濟果樹。品種依用途大致分為甜味種及酸味種兩大類,前者適宜生食,後者適合加工。本省甜味種品種極多,品系有在來種、美國種、廣東種、印度種、爪哇種。台灣光復後,再由各地實生變種選育出四季拔、正冬拔、東山月拔、甕仔拔、港西月拔、石汾月拔、梨仔拔等。另有引進栽培種泰國拔、無子拔、紅肉拔等。 |
‧其他: |
番石榴葉具芳香,將葉片去毛曬乾,可用來沖泡當茶或加白糖煎煮治暑熱,飲後齒頰留香。亦有婦女用番石榴葉煮水洗髮,據說能使毛法黑潤柔滑。另番石榴含有強烈鹼性澀味,入味能制止胃酸發酵,入腸能收歛腸粘膜;在熱帶地區,常用未熟果鹽漬或晒乾研末食用,可治小兒食積、驅蟲或治糖尿病。果皮治糖尿病殊效,據說每天吃
3 個硬脆番石榴即有預防兼治療效果。除外果實可製果汁、果醬、果乾、蜜餞或釀酒。番石榴可用播種、嫁接、扦插、壓條 4 法,但播種的幼苗僅作砧木,以後再經嫁接優良品種。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56008020
番石榴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五卷 1.蕃石榴 p246 民840915初版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5) 122番石榴
p143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524番石榴
p762
國立編譯館主編
番石榴栽培管理
--文/圖 謝鴻業 黃和炎 鄭安秀
中國植物誌
第 53(1) 卷 123 頁
PDF
番石榴 https://baike.baidu.com/item/番石榴/899735
番石榴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番石榴
92年10月338頁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泰安村安眉路旁(93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