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孫木

皮孫木00.jpg
皮孫木00
皮孫木01.jpg
皮孫木01
皮孫木02.jpg
皮孫木02
皮孫木03.jpg
皮孫木03
皮孫木-莖00.jpg
皮孫木-莖00
皮孫木04.jpg
皮孫木04
皮孫木05.jpg
皮孫木05
皮孫木-實00.jpg
皮孫木-實00
皮孫木-實03.jpg
皮孫木-實03
皮孫木-實04.jpg
皮孫木-實04
皮孫木-實07.jpg
皮孫木-實07
皮孫木06.jpg
皮孫木06
皮孫木-葉00.jpg
皮孫木-葉00
皮孫木-葉1.jpg
皮孫木-葉1
皮孫木-實1.jpg
皮孫木-實1
皮孫木-實26.JPG
皮孫木-實26
皮孫木-實31.JPG
皮孫木-實31
皮孫木-實29.JPG
皮孫木-實29
皮孫木-實17.JPG
皮孫木-實17
皮孫木-實2.jpg
皮孫木-實2
皮孫木-實3.jpg
皮孫木-實3

中文名稱:

皮孫木                                               更多皮孫木
英文名稱: Malay Catchbird Tree,Bird-catcher Tree,Para-para

學名:

Pisonia umbellifera (Forst.) Seem.
Coedes umbellifera Forst.
Ceodes umbellifera J. et G. Forst.(膠果木)
‧科名: 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皮孫木屬(Pisonia)
別名: 皮孫木,水冬瓜、黏鳥樹、繖形花腺果藤
原產地: 印尼爪哇、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波里尼西亞。
分佈: 台灣生長於恒春半島一帶,向東可擴展至台東知本地區,蘭嶼也有分布。海岸或低海拔之山地,最高可達 500 公尺處,南仁山石板屋遺跡附近也有分布。
用途: 1.綠化觀賞樹種:皮孫木的功能常用來涵養水源,在海邊,有人種來觀賞。
莖: 高可達 18 公尺,徑 40~80 公分,樹皮平滑,灰色;小枝條薄,中空,光滑無毛。

葉:

葉對生,近輪生或互生,密集地叢生於小枝條先端,卵形,闊卵形至長橢圓形,長 10~35 公分,寬 5~1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漸狹,全緣,肉質,革質,表面光滑無毛及帶有光澤,背面顏色較淡,側脈每邊 6~7 條,葉柄長 2~4 公分,光滑無毛。

花:

花多數,白色,徑 0.5~0.8 公分,單性花,雌雄異株,呈頂生複聚繖花序或假繖形花序;花序長 5~12 公分,密生短褐色毛茸,在果實時延伸至 25~30 公分,此時多呈下垂狀;花梗長 0.15~0.6 公分,先端無小苞片;花萼筒筒狀至鐘形,長 0.25~0.4 公分,有短褐色毛茸,先端 4~6 裂;裂片卵形,長 0.2~0.3 公分;雄花有雄蕊 8~13 枚,有時少數僅有 5 枚;花絲短,長 0.1~0.22 公分,花葯 2 室,花粉有小刺;退化雌蕊大形,子房球形,1 室,花柱短,柱頭呈絲裂狀,退化雄蕊 8~9 枚,不挺出於花外。
果實: 果實着生於長 1.5~3 公分之果梗上,紡鎚形,長 3~4 公分,寬 0.5~0.8 公分,無刺,有肋 5 條,肋間具有黏質液。

特性:

常綠喬木,高可達 18 公尺,徑 40~80 公分,樹皮平滑,灰色;小枝條薄,中空,光滑無毛。葉對生,近輪生或互生,密集地叢生於小枝條先端,卵形,闊卵形至長橢圓形,長 10~35 公分,寬 5~1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漸狹,全緣,肉質,革質,表面光滑無毛及帶有光澤,背面顏色較淡。花多數,白色,徑 0.5~0.8 公分,單性花,雌雄異株,呈頂生複聚繖花序或假繖形花序;花序長 5~12 公分,密生短褐色毛茸;花梗長 0.15~0.6 公分,先端無小苞片;花萼筒筒狀至鐘形。果實着生於長 1.5~3 公分之果梗上,紡鎚形,長 3~4 公分,寬 0.5~0.8 公分,無刺,有肋 5 條,肋間具有黏質液。皮孫木葉片肥厚肉質,富含水份,容易腐爛,不易做成標本;木材材質鬆軟,含有多量水份,易腐爛,無大用。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19004030 皮孫木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三卷(增訂一版) 皮孫木 p545 民850315
中國植物誌 第 26 卷 005 PDF 膠果木
https://baike.baidu.com/item/膠果木 膠果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孫木/皮孫木.htm 皮孫木

拍攝地點: 國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隆起珊瑚礁區(970113-1090404)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