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蓮 | |||||||||||||||||||||
|
‧中文名稱: |
穿心蓮 |
‧英文名稱: |
Common Andrographis,Green Chiretta |
‧學名: |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f.) Nees. |
‧科名: |
爵床科(Acathaceae)穿心蓮屬(Andrographis) |
‧別名: |
穿心蓮,欖核蓮、一葉茶,苦心蓮(台灣),春蓮秋柳《采藥錄》,一見喜《泉州本草》,欖核蓮、苦膽草、斬蛇劍、圓錐鬚藥草(廣州),春蓮夏柳、印度草、四方蓮、金香草、金耳鉤《廣東中草藥》,苦草(福建),雄膽草、蛇草、百勞利、指天花、日行千里、蛇草。 |
‧原產地: |
亞洲熱帶地區(南亞),分佈於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緬甸、泰國、越南、印尼等地,非洲及南美洲也有發現。 |
‧分佈: |
台灣各地有零星栽培 |
‧用途: |
1. 藥用:性味:枝、葉:苦、寒,有毒。效用:枝、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扁桃腺炎,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肺炎,細菌性痢疾,急性腸胃炎,鉤端螺旋體病。外用治蛇毒咬傷,傷口感染。全草有抗菌,抗病毒,解熱,驅蟲等作用。可用於急性菌痢,胃腸炎,中毒性消化不良,腸傷寒,眼結膜炎,鼻衄,鼻竇炎,中耳炎,口腔炎,牙痛,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扁桃腺炎,咽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腦,氣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結核,肺膿瘍,膽囊炎,泌尿系統感染,感冒發熱,流行性腦炎,高血壓,,急性盆腔炎,鉤端螺旋體病,口咽腫痛,瘡療癰腫、水火燙傷,膿疤瘡,傷口感染,燙火傷,毒蛇咬傷。 |
‧莖: |
高 30~80 公分,莖、葉味極苦,乾後變成黑色。莖直立,四稜形,下部多分枝,節膨大。 |
‧葉: |
葉對生,卵狀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 6~8 公分,寬 1.5~2.5 公分,兩端漸尖,基部稍卵圓形,全緣,下面色較淡;葉柄短。 |
‧花: |
花由總狀花序組成疏散的圓錐花序;花枝橫展。花萼裂片條狀披針形,長約 0. 3 公分,有短柔毛;花冠二唇形,筒部長約 0.5 公分,上唇頂端極淺 2 裂,下唇深 3 裂,長約 0.6 公分,全部白色,但下唇中裂片的中央有 2 塊紫黑色斑紋;雄蕊 2 ,花藥紫黑色,花絲全部被長軟毛。花期 9 ~10 月。 |
‧果實: |
蒴果直立,條形而扁,略尖頭,中央有1縱溝,長 1~1.5 公分,寬 0.2~0.3 公分,近無毛,果梗長約 0.5 公分。種子近四方形,黃色至深棕色。果期 10~11 月。 |
‧特性: |
一年生草本,高 30~80 公分,莖、葉味極苦,幹後變成黑色。莖直立,四稜形,下部多分枝,節膨大。葉對生,卵狀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 6~8 公分,寬 1.5~2.5 公分,兩端漸尖,基部稍卵圓形,全緣,下面色較淡;葉柄短。花由總狀花序組成疏散的圓錐花序;花枝橫展。花萼裂片條狀披針形,長約 0. 3 公分,有短柔毛;花冠二唇形,筒部長約 0.5 公分,上唇頂端極淺 2 裂,下唇深 3 裂,長約 0.6 公分,全部白色,但下唇中裂片的中央有 2 塊紫黑色斑紋;雄蕊 2 ,花藥紫黑色,花絲全部被長軟毛。蒴果直立,條形而扁,略尖頭,中央有 1 縱溝,長 1~1.5 公分,寬 0.2~0.3 公分,近無毛,果梗長約 0.5 公分。種子近四方形,黃色至深棕色。花期 9~10 月,果期 10~11 月。葉像辣椒葉,易脫落,乾燥後則易碎,搓碎後聞之有刺激感,口嘗時味道初不甚苦,及至喉部,苦味持久。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27061610
穿心蓮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毘盧寺步道旁(94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