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0 | |||||||||||||||||||||
|
‧中文名稱: |
絲瓜 |
‧英文名稱: | Vegetable sponge,Suakwa Vegetablesponge |
‧學名: |
Luffa cylindrica (L.) Roem. |
‧科名: |
瓜科(葫蘆科)(Cucurbitaceae)絲瓜屬(Luffa) |
‧別名: |
絲瓜,天絲瓜、天羅、蠻瓜『本事方』,綿瓜『續本事方』,布瓜『古今事略』,天羅瓜『普濟方』,天吊瓜、純陽瓜、到陽瓜『滇南』,天絡絲『正傳』,洗鍋羅瓜『綱目』,天羅絮『群芳譜』,水瓜『采藥錄』,菜瓜、灣瓜、竹篙瓜、米管瓜、Takkuwai(泰雅);Nero(排灣) |
‧原產地: |
絲瓜原產在熱帶亞洲,印度現尚存在有野生種。中國自古即栽培,至今仍普遍作蔬食栽培。 |
‧分布: | 全省各地均有栽培,多種於溝渠旁或較水濕地區。台灣可推至大陸移民伊始作蔬食栽培迄今,現依然大量生產供應為蔬菜食物。 |
‧用途: | 1.食用蔬果。2.庭園觀賞、遮蔭用。3.老化的纖維若絲狀,可作洗滌用。4.莖流出之汁液可作美容用品。5.藥用:性味:根:甘、平;藤:甘、平;葉:苦、酸、涼;果實:甘、涼;熟果實之網狀纖維(絲瓜絡):甘、平;種子:微甘、平。效用:根:活血,通絡,消腫。治鼻塞流涕;藤:通經絡,止咳化痰。治腰痛,咳嗽,鼻塞流涕,咳嗽;葉:止血,化痰止咳,清熱解毒。治頓咳,咳嗽,暑熱口渴,創傷出血,疥癬,天皰瘡,痱子;果實:清熱化痰,涼血解毒。治熱病煩渴,痰喘咳嗽,血淋,疔囪;熟果實之網狀纖維(絲瓜絡):通經活絡,清熱化痰,利尿消腫。治肺熱咳嗽,經閉,汝汁不通,癰腫,痔漏;果柄:治小兒痘疹,咽喉腫痛;果皮:治金瘡,疔瘡,臀瘡;種子:清熱化痰,潤燥,驅蟲。治咳嗽多,驅蟲,便秘。(醫-絲瓜 p438) |
‧莖: |
攀緣性藤本狀草本植物;莖伸長狀,長可達 10 多公尺,有水汁,粗壯,多分枝;小枝細長,有時帶有毛茸;嫩莖綠色,老莖黃綠色,莖頭灰白色,有深刻紋及稜角。 |
‧葉: |
葉大形,外形圓形至卵形,長 15~30 公分,寬 12~25 公分,先端鈍,基部心形,紙質或糙紙質,3~5 淺裂或角稜,有時亦有 7 淺裂或角稜,邊緣有粗鋸齒或為波狀緣;葉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表裏兩面有絨毛,角稜或淺裂短,近似三角形;葉柄長 7~15 公分,略粗,有絨毛;捲鬚細長,先端有 2~5 分岐。 |
‧花: |
花雌雄同株;雄花多排列為總狀花序,大形,多不同時(連續)開放,開放時徑 6~8 公分;花序腋生,長 10~30 公分,有稜角;花柄長 0.5~2 公分,有關節,關節下通常有一小苞片;此一小苞片常覆蓋一壓縮狀的腺體;花萼筒伸長,圓柱形,有縱的稜線,先端有裂片五枚;裂片卵狀三角形,長 0.4~0.6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有稜狀突起;花冠闊鐘形,徑 5~7 公分,黃色,先端五裂,裂片擴展,長 3~5 公分,寬 2.5~3.5 公分,先端鈍或略凹頭,脈絡顯著;雄蕊五枚,花藥初為合生,後則為離生;藥室彎曲;雌花單生,花梗長 1~5 公分,平滑;花萼及花冠與雄花相同,子房圓柱形,不具稜角,花柱短,柱頭三枚,膨大。 |
‧果實: | 果實為瓤果,長橢圓形至粗的圓柱形,下垂,一般長 20~60 公分,有時可達 100 餘公分,徑多在 15~30 公分,平滑而不具稜角,但有深綠色的條紋;嫩時肉質,可供食用,老時則成網狀的纖維;種子扁矩卵形,有翼狀的邊緣,平滑、扁平,長約 1.5 公分,黑色或白色。 |
‧特性: |
絲瓜俗稱「菜瓜」屬瓜科(葫蘆科) 1 年生蔓性草本,因為此瓜老化的纖維若絲狀而得名。絲瓜原產在熱帶亞洲,印度現尚存在有野生種兩千多年前傳入中國南方,台灣在三百多年前就有栽培,目前成為台灣夏季主要菜蔬之一,全台各地均有栽培。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54010020
絲瓜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公館村尾社莊六、七、八月的田邊(93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