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01.JPG
芋01
芋02.JPG
芋02
芋03.JPG
芋03
芋04.JPG
芋04
芋10.JPG
芋10
芋06.JPG
芋06
芋07.JPG
芋07
芋08.JPG
芋08
芋09.JPG
芋09
芋1.JPG
芋1
芋05.JPG
芋05
芋2.JPG
芋2
芋3.JPG
芋3
芋4.JPG
芋4
芋5.JPG
芋5
芋11.JPG
芋11

芋頭
芋13.JPG
芋13

芋頭
芋16.JPG
芋16
芋17.JPG
芋17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Taro、Dasheen、Eddoe

學名:

Colocasia esculenta Schott
Arum esculentum L.
Colocasia antiquorum var. esculenta (L.) Schott
Colocasia escutenta (L.) Schott var. escutenta

科名:

天南星科(Araceae)芋屬(Colocasia)

別名:

芋(名醫別錄),芋頭(各地),水芋(廣東海南),芋岌、毛艿(指小塊莖)、毛芋(福建 福州),青皮葉、接骨草、獨皮葉(雲南南部),土芝、莒(古稱),蹲鴟(史記)、芋仔、芋艿、青芋、朱芋、土芝、白芋、早芋、母子芋、Sai-hui、Sarii(泰雅)、Bassa(排灣)

品種 (1)檳榔心芋   (2)麵芋   (3)子芋用品種
原產地 亞洲、印度、錫蘭、蘇門答臘及馬來半島,印度和中國華南是原產中樞。
分佈:

主要產地在屏東、雲林、台南、南投和台東縣等縣。

用途: 1.食用熱帶亞太地區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在台灣是重要夏季蔬菜和山地居民主要食糧的一種。效用:性味:塊莖:甘、辛、平;葉:辛、涼;花:辛、平。效用:塊莖:消腫散結。治腫毒,乳癰,口瘡,牛皮癬,燙傷;芋梗:治瀉痢,腫毒;葉:止血,消腫解毒。治藥疹,瘡癬;花:治胃痛,吐血,痔瘡,脫肛。(醫p113-芋)
莖: 多年生濕生草本,塊莖通長卵形,常生多數小球莖,均富含澱粉,株高 60~150 公分。

葉:

葉 2~3 枚或更多,葉柄長於葉片,長 20~90 公分,綠色;葉片卵形,長 20~50 公分,先端短尖或短漸尖,側脈 4 對,斜伸達葉緣,後裂片渾圓,合生長度達 1/2~1/3,彎缺較鈍,身 3~5 公分,基脈相交成 30° 角,外側脈 2~3,內側脈 1~2 條,不顯。

花:

花序柄常單生,短於葉柄;佛燄苞長短不一,一般為 20 公分左右;管部綠色,長約 4 公分,粗 2~2 公分,長卵形;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 17 公分,展開成舟狀,邊緣內卷,淡黃色至綠白色;肉穗花序長約 10 公分,短於佛燄苞;雌花序長圓錐狀,長 3~3.5 公分,下部粗 1.2 公分;中性花序長約 3~3.5 公分,細圓柱狀;雄花序圓柱形,長 4~4.5 公分,粗 0.7 公分,頂端驟狹;附屬器鑽形,粗不及 0.1 公分。花期 2~4 月(雲南)至 8~9 月(秦嶺)。
實: 漿果球形。

特性:

       芋為多年生草本塊莖性植物,芋頭富含澱粉,食用方法和馬鈴薯相仿,除煮食烤食外,尚可作甜點和芋仔冰的原料,風味甚佳。芋頭耐貯藏,山地居民多烤熟脫水後久藏。
台灣的芋最先由高山族人(今稱原住民)帶來台灣,而後從大陸和日本引入。至今品種和系統相當多,著名的有檳榔心芋、麵芋、紅芋、黃心芋、烏播、狗蹄芋等。目前經濟栽培的有下列數種:
  (1)檳榔心芋:母芋用最主要品種。有紅榔檳心芋(葉柄紅色)、金門檳榔心芋(肉質粘細)等系統。耐濕性特強,耐旱力稍弱,中晚生。特徵是球莖的白肉中散布紫紅色筋絡(散在維管束)。植株高大,葉柄粗壯,分蘗少而晚,因此子芋數少而小,母芋發達,長球形到橢圓形。長達30公分,橫徑可達15公分,重可達2.5公斤。基部粉質,頂端粘質,氣味芳香,品質最優良。
       (2)麵芋:母芋用品種。耐旱力強,晚生,植株最高大,分蘗最少而小,可供繁殖用。
       (3)子芋用品種:多屬於烏播、石川早生、土垂等系群,大都早生、株形矮小、由母芋和子芋所生出的分蘗早而多,因此子芋和孫芋數也多。肉白色,肉質粘細。老化的母芋和子芋肉質粗硬。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32008041
中國植物誌 第 13(2) 卷 068 頁 PDF
https://baike.baidu.com/item//2771876
https://zh.wikipedia.org/zh-tw/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芋 92年10月113頁

拍攝地點: 后里鄉公館村、泰安村有大面積種植(930717)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