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滇菜 | |||||||||||||||||||||
|
‧中文名稱: |
苦滇菜 更多苦滇菜 |
‧英文名稱: | Common Sow Thistle |
‧學名: |
Sonchus oleraceus Linn. |
‧科名: | 菊科(Compositae)苦苣菜屬(Sonchus) |
‧別名: | 苦苣菜、苦菜、滇苦菜、滇苦苣菜、滇苦蕒菜、苦蕒菜、荼、荼草『本經』、野苦馬『普濟方』、游冬『別錄』、苦蕒、苦苣『嘉祐』、老鸛菜『救荒』、紫苦菜、褊苣『日用』、『滇南』、天香菜『綱目』、老鴉苦蕒『醫林』、苦馬菜『圖考』、山鵝仔菜(台灣)、山萵苣 |
‧原產地: |
泛亞熱帶至溫帶地區。中國大陸、海南島朝鮮,日本,歐洲。 |
‧分佈: | 分布於台灣全境平野至中海拔之原野、果園、路旁自生,多見於春、夏間。 |
‧用途: |
1.食用:可做救荒菜用。2.藥用:性味:苦、寒,有小毒。效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治風濕急性黃疸,腸癰,乳癰,口腔破潰,咽喉痛,乳蛾,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泄瀉,痢疾;根:利小便。治血淋;花序及果實:安心神;葉:催吐。 |
‧莖: | 草本,莖直立,高 60~120 公分,莖粗大,多分枝,分枝二叉狀;莖中空有稜線、帶暗紫色,幾無毛;分枝幼嫩部份具腺狀毛。 |
‧葉: |
葉片長 8~20公分,寬 5~10 公分,三角狀卵形,葉尖銳或鈍,葉基狹窄或呈抱莖形,葉緣不整齊羽狀淺裂至深裂,上下表面皆無毛毛,葉背稍帶粉白;上部莖生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莖葉及花序均具有白色乳液。 |
‧花: |
頭狀花序,徑 1.6~2 公分,呈繖房狀排列,花序軸長 15~5.5 公分,被腺毛;總苞長 1.2~1.5 公分,寬 1.2~1.8 公分;總苞片 3~4 輪,外層總苞片長 0.3~0.4 公分,中間層總苞片長 0.6~0.9 公分,內層總苞片長約 0.9 公分;小花皆為舌狀花,花冠長約 1 公分,黃色;筒狀花兩性,黃色,花序排列成疏鬆的繖房狀,雌雄同株。花期 5~10 月。 |
‧果實: | 果實為瘦果,長 0.25~0.3 公分,窄橢圓形,有 8 條稜;冠毛長約 0.6 公分,白色。 |
‧特性: |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全株含白色乳汁,高 50~100 公分,莖直立,中空,有稜線、帶暗紫色,分枝幼嫩部份具腺狀毛。葉互生,基部葉具短柄,莖上葉無柄而呈耳垂狀抱莖,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10~20 公分,寬 3~5 公分,提琴形羽裂或不整狀羽裂,具大小不整齊尖齒緣,先端尖,葉背稍帶粉白。頭狀花黃色,頂生,排列呈疏繖房花序,花徑約 2~3 公分;總苞圓筒狀,長 1.2~1.5 公分,綠色,苞片 3~4 輪,長橢圓狀披針形,被腺毛,外輪苞片長 0.35~0.45 公分,中輪 0.6~0.9 公分;均為舌狀花,黃色,下半部管狀,先端截形,5 齒緣,被白細毛;雌雄同株,雄蕊 5 枚;子房下位,花柱細長,柱頭 2 深裂。瘦果倒卵狀橢圓形而扁平,長約 0.6 公分,褐色,具有 3 條明顯縱紋,復有橫紋,熟紅褐色,冠毛白色,細軟。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39094020
苦滇菜 |
‧拍攝地點: | 台中縣后里鄉后里鄉后里國小東側荒地(94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