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菜

苦苣菜0.JPG
苦苣菜0
苦苣菜01.JPG
苦苣菜01
苦苣菜1.JPG
苦苣菜1
苦苣菜014.JPG
苦苣菜14
苦苣菜03.JPG
苦苣菜03
苦苣菜3.JPG
苦苣菜3
苦苣菜8.JPG
苦苣菜8
苦苣菜05.JPG
苦苣菜05
苦苣菜5.JPG
苦苣菜5
苦苣菜06.JPG
苦苣菜06
苦苣菜07.JPG
苦苣菜07
苦苣菜7.JPG
苦苣菜7
苦苣菜08.JPG
苦苣菜08
苦苣菜04.JPG
苦苣菜04

苦苣菜9.JPG
苦苣菜9
苦苣菜010.JPG
苦苣菜10
苦苣菜013.JPG
苦苣菜13
苦苣菜02.JPG
苦苣菜02
苦苣菜015.JPG
苦苣菜15
苦苣菜016.JPG
苦苣菜16
苦苣菜017.JPG
苦苣菜17

中文名稱:

苦苣菜
英文名稱: Field Sowthisle

學名:

Sonchus arvensis Linn.
‧科名: 菊科 ( Compositae )苦苣菜屬(Sonchus)
別名: 大乳仔草、大號乳仔菜、山苦蕒、苦蕒菜、苦菜、取麻菜、老鶴菜、天香菜、牛舌片、天賈、甜苣、苣蕒菜、山鵝仔菜、滇苦菜、Kareban(泰雅)
原產地: 亞洲溫帶及亞熱帶地區
分佈: 生長於海濱、平地郊野及中海拔山路邊。
用途: 1. 食用:用開水燙過後,就是一道好蔬菜(救荒野菜之一)。亦可當雞、鴨、鵝的飼料。2.藥用:具明目、調經、收歛、消炎、黃疸、解熱、鎮靜功效。可治乳腺炎、闌尾炎、腫毒、癤瘡、痔瘡、痢疾、白濁、遺精。 性味:全草:苦、涼。效用:全草:清熱解毒。致痢疾,白濁,遺精,乳腺炎,癰痂,火、燙傷。
莖: 莖直立,植株高達 2 公尺左右,頂端傘形分枝,無毛,分枝幼嫩部分具有腺狀毛,莖柔軟而中空,失水很快,採下後不久旋即枯萎下垂。

葉:

根生葉,長圓形至倒披針形,葉基狹窄,葉全緣或具細齒,葉兩面無毛,下位莖生葉窄長圓形,耳狀抱莖。上位葉稀疏生長,披針形,耳狀抱莖,葉背稍帶粉白。莖葉及花序均具有白色乳液,葉子呈不規則羽狀。

花:

花序為傘形,總花序 2~5 公分,具腺體硬糙毛。總苞黑色,廣筒狀,苞片 3~4 層,外層披針形,小花數朵,花冠 1.2~1.4 公分。頭狀花是由黃色的舌狀花所構成,花序排列成疏鬆的繖房狀。
實: 瘦果窄長圓形,五肋,有八條稜,冠毛白色,。

特性:

苦苣菜,是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生長於海濱、平地郊野及中海拔山路邊。苦苣菜植株高達 2 公尺左右,分枝幼嫩部分具有腺狀毛,莖柔軟而中空。莖葉及花序均具有白色乳液,葉子呈不規則羽狀,基部抱莖,葉背稍帶粉白,頭狀花是由黃色的舌狀花所構成,屬暖季草,春至秋季萌芽開花。
更多資料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搜尋  苦苣菜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221苣蕒菜 P 252 台北南天書局
邱年永等著 原色野生食用植物圖鑑-苣蕒菜 P225 台北南天書局
中國植物誌 第 80(1) 卷 64 頁 苣蕒菜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苦蕒菜 92年10月97頁

拍攝地點 后里鄉公館村尾社莊田邊。(9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