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 | ||||||||||||||||||
|
‧中文名稱: |
菟絲子 |
‧英文名稱: |
European Dodder |
‧學名: |
Cuscuta
australis R.
Brown Cucsuta obtusiflora Kunth var. australis Engelm. |
‧科名: | 旋花科(Convolvulaceae)菟絲子屬(Cuscuta) |
‧別名: |
菟絲子,豆虎、無根草、無娘藤、野狐漿草、金線草、豆寄生、金絲草、吐血絲、澳洲菟絲、南方菟絲子、女蘿(江蘇、廣東),金線藤、飛揚藤(廣東),歐洲菟絲子(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誤稱) |
‧原產地: |
澳洲、亞洲東南部,熱帶至溫帶地區 |
‧分佈: |
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屏東,分佈於山麓至海濱。 |
‧用途: | 藥用:菟絲子在中藥界是大大有名的,它不僅可治各種瘡毒、腫毒,又能滋養強壯治黃膽,效用真是不勝枚舉。性味:種子:辛、甘、平。效用:種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固胎止泄。治腰膝酸痛,遺精,陽痿,早泄,不育,消渴,林濁,遺尿,目昏耳鳴,胎動不安,流產,泄瀉。 |
‧莖: | 寄生蔓性草本,莖絲狀,細長,細長,光滑無毛而帶光澤,黃色或帶淡綠白色,長約 50 公分;細長莖以左旋纏繞方式攀纏糾住寄主,被寄生的植物則往往被抽乾養份,生命岌岌可危。 |
‧葉: |
無葉或葉退化成膜質鱗片,互生。 |
‧花: |
花朵細小,數朵密生在莖上,呈總狀花序,近無柄,開細小白色花,萼片 5 裂,稍多肉質,廣橢圓形,鈍頭,花冠黃白色,長為萼片之 2 倍,短鐘形 5 裂,裂片廣橢圓形,圓頭,花筒中具裂成絲狀長短不同之鱗片,雄蕊 5 枚,著生於花冠,與花冠裂片互生,伸出花筒外;子房廣圓形,內含 4 胚珠;花柱 2 枚,細長,柱頭頭狀。夏、秋間為盛花期,並陸續開花結果。 |
‧果實: | 果為蒴果,扁球形,殘留菲薄果皮,徑約 0.5 公分,中央凹入成 2 室,各室具種子 2 枚,種子廣卵形而平滑,黃白色。 |
‧特性: |
一年生寄生蔓生草本纏繞性植物,莖細長,黃色。葉退化成膜質鱗片,花數朵集生,近無柄,花冠黃白色。分佈於山麓至海濱,種子入地,初生有根,等到植株蔓延到其它綠色植物之後,初生根才斷,改用吸收根伸入其他植物維管束,吸取養份和水份生活。人們形容『菟絲戀』是指糾纏不清的感情,看到菟絲子的生長形態,便不難理解其中的緣故。李時珍在撰寫《本草綱目》時,發現菟絲子的種子在發芽過程中,剛開始會長出根來,且根的形狀像兔子,所以才稱為「菟絲子」。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18004010
菟絲子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公館村尾社莊田邊(94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