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二黃 |
•英文名稱: | |
•學名: |
Curcuma viridiflora Roxburgh |
•科名: |
薑科(Zingiberaceae)薑黃屬(Curcuma) |
•別名: |
薑黃 |
•原產地: | 爪哇、馬來西亞及印度等熱帶地方 |
•分佈: | 台灣南部高雄之旗山馴化自生或各地零星栽培。 |
•用途: | 1.觀賞用:植株優雅,常被栽種於庭園作觀賞用。2.藥用:性味:種仁:辛、溫、無毒。。效用:根莖:有行氣止痛,袪風除痹,破血通經,利肝膽,健脾胃,止血之效。治血瘀氣滯,腹中腫塊,風痹臂痛,胃腹悶疼痛,胃炎,胃痛,嘔吐,膽道炎,肝炎,黃疸,衄血,吐血,尿血,痔瘡。外用治跌打損傷,膿腫創傷。 |
•莖: | 宿根性草本,株高 50~100 公分,根莖塊狀,多分枝,粗短,緊密集塊,斷面淡黃色。 |
•葉: |
基生葉叢生,約 4~6 枚,具長柄,突顯擴展至葉鞘,葉鞘頂端具絨毛,葉片倒卵形,長 20~30 公分,寬 6~8 公分,基部狹尖形,仙端尖形,全緣,兩面皆綠色,無紫斑。 |
•花: |
穗狀花序由根莖上生出,花穗甚長,花序長 10~20 公分,徑 5~10 公分;花苞白色或白色帶綠色條紋,每 1 花苞下部與其他花苞癒合,先端銳尖形;小花苞外側被毛,每一小花序具花 2~3 朵;花萼短管形,長約 1 公分,白色,邊緣具毛;花冠長腳杯形,花冠管細長,頂端 3 瓣裂,白色,有 2 枚管形花瓣狀假雄蕊癒合,中央具帶狀黃色,雄蕊花瓣狀,與內面花瓣狀假雄蕊癒合;子房卵形,3 室,每室具胚珠多數,柱投漏斗形,被絨毛。花期春、夏間。 |
•果實: | |
•特性: |
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株高 50~70 公分,根莖塊狀,多分枝,粗短,緊密集塊,斷面淡黃色。基生葉叢生,約 4~6 枚,具長柄,突顯擴展至葉鞘,葉鞘頂端具絨毛,葉片倒卵形,長 20~30 公分,寬 6~8 公分,基部狹尖形,仙端尖形,全緣,兩面皆綠色,無紫斑。穗狀花序由根莖上生出,花穗甚長,花序長 10~20 公分,徑 5~10 公分;花苞白色或白色帶綠色條紋,每 1 花苞下部與其他花苞癒合,先端銳尖形;小花苞外側被毛,每一小花序具花 2~3 朵;花萼短管形,長約 1 公分,白色,邊緣具毛;花冠長腳杯形,花冠管細長,頂端 3 瓣裂,白色,有 2 枚管形花瓣狀假雄蕊癒合,中央具帶狀黃色,雄蕊花瓣狀,與內面花瓣狀假雄蕊癒合;子房卵形,3 室,每室具胚珠多數,柱投漏斗形,被絨毛。花期春、夏間。 |
•更多資料: |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搜尋 二黃 |
•拍攝地點: |
台中縣東勢林場藥用植物園。(98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