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1.JPG
薑1
薑10.JPG
薑10
薑11.JPG
薑11
薑12.JPG
薑12
薑13.JPG
薑13
薑14.JPG
薑14
薑15.JPG
薑15
薑16.JPG
薑16
薑2.JPG
薑2
薑3.JPG
薑3
薑4.JPG
薑4
薑5.JPG
薑5
薑6.JPG
薑6
薑7.JPG
薑7
薑8.JPG
薑8
薑母2.JPG
薑母2
薑母1.JPG
薑母1
薑9.JPG
薑9
薑母3.JPG
薑母3
薑母4.JPG
薑母4
薑母5.JPG
薑母5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Ginger, Common  Ginger

‧學名: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科名:

薑科(Zingiberaceae)薑屬(Zingiber)

‧別名:

薑(本草經),生薑、生姜、薑仔、薑母、川薑、乾薑、子薑、羌、茗荷、蘘荷、紫薑、Kooreppu(泰雅)、Damudamu(排灣)

‧原產地: 印度、東南亞
‧分布: 台灣有嫩薑栽培,在宜蘭、南投較多;老薑栽培,以台東、嘉義、雲林、花蓮較多。近年台東鳳梨的賤價和甜撜園的荒廢,緩坡地薑園的開闢有增多的趨勢,而且產量頗高。
‧用途: 1. 作調味料。2.食用:可生食、醃食、醬漬、乾薑和糖薑加工。3. 藥用:有發汗除風的藥效,用途甚廣。性味:根莖:辛、溫。效用:根莖:生薑:微中,散寒,袪風,發表,袪痰,止嘔,消瘀,利濕,健胃。治風寒感冒,嘔吐,脹滿,消化不良,風濕疼痛;乾薑:溫中去寒,散瘀止痛,回陽通脈。治心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風寒濕痹;薑皮:行水去濕,消腫,和脾胃;薑葉:袪濕,散瘀,消積。治食積,跌打損傷。
‧莖: 草本,植株高約 60~90 公分,也有可達 110~120 公分;根莖肥厚,成塊狀,肉質,淡黃色,外被紅色鱗片,橫走,多分枝,具芳香及辛辣味。

‧葉:

葉片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 15~25 公分,寬 2~3 公分,暗綠色;基部略狹,先端漸尖,全緣,無毛;葉舌膜質,長 0.3~0.5 公分,光滑,微 2 裂。
‧花: 花莖自根莖長出,長 15~30 公分,穗狀花序橢圓形,長 4~6 公分,徑 1.5~3 公分,花稠密;花苞覆瓦狀,苞片卵圓形,長 2~2.5 公分,先端稍硬尖,綠白色,背面邊緣黃色;花萼管狀,長約 1 公分,具 3 短齒;花冠乳黃色至綠黃色,長管狀,管長 2~2.5 公分,裂片 3 枚,披針形,唇瓣長橢圓狀卵形,帶紫色,被黃白色斑點;雄蕊略帶紫色;子房 3 室,花柱被花葯抱著;熱帶地區當根狀莖瘦小時才抽花莖,頂端著生淡黃色花苞。
‧果實: 果實為蒴果,熟時三裂;種子黑色,數量多,具胚乳。

‧特性:

薑屬於蘘荷科,宿根性、顯花的單子葉草本植物,原產在印度。植株高約 60~90 公分,也有可達 110~120 公分,葉互生、濃綠色、長披針形,根莖多肉、不正、多扁平、色灰黃或黃。一般不開花,在熱帶當根狀莖瘦小時才抽花莖,頂端著生淡黃色花苞。蒴果,種子多,具胚乳。台灣嫩薑栽培,在宜蘭、南投較多;老薑栽培,以台東、嘉義、雲林、花蓮較多。近年台東鳳梨的賤價和甜撜園的荒廢,緩坡地薑園的開闢有增多的趨勢,而且產量頗高。生薑的根莖,因含有一種Curcumin (C21H20O6)的黃色素和刺激性的揮發油,味辛而香。在醫藥上有發汗除風的藥效,用途甚廣。除作調味料外,尚可生食、醃食、醬漬、乾薑和糖薑加工。
‧更多: 「栽薑養羊」是致富之道,從民間流傳的這句俗諺,就可窺知種植薑的獲利有多大。因薑的塊莖很快會再產生新塊莖,這不斷的成長,塊莖就增加很多。薑含有薑辣素,從俚語「薑是老的辣」,就可知老薑辣,嫩薑不會太辣。薑的繁殖方法是因為用塊莖,嫩薑以陰濕之地為佳,才能產出水分多、辛味淡、纖維少的成品。老薑則栽於日照充足及乾旱的土壤,但切忌積水不退,否則根莖容易腐爛。薑約在冬天種,經5個月採收嫩薑,9個月左右可採收老薑。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39010030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 2
864薑 p1432 國立編譯館主編
邱年永 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3)-26薑 p274 台北南天書局
中國植物誌 第 16(2) 卷 141 頁 PDF
https://baike.baidu.com/item//1327506
https://zh.wikipedia.org/zh-tw/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薑 141頁 92年10月

‧拍攝地點:

后里鄉公館村尾社莊安眉路邊(931231)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