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耳榕 | |||||||||||||||||||||
|
‧中文名稱: | 象耳榕 更多象耳榕 |
‧英文名稱: | Auricle-leaf Fig, Eared Strangler Fig |
‧學 名: | Ficus auriculata Lour. |
‧科 名: | 桑科(Moraceae)榕屬(Ficus) |
‧別 名: | 象耳榕,大果榕(海南植物志),饅頭果(海南),大無花果(貴州),波羅果(四川鹽邊),大木瓜(雲南屏邊),蜜枇杷(河口),大石榴(祿勸),巨葉榕 |
‧原產地: | 大陸西南、馬來西亞、印度、越南。 |
‧分布: | 栽培,臺灣早期引進的多為開雄性花托的植株,現已經有園藝者引進雌性花托的植株。 |
‧用 途: | 1.庭園觀賞、行道樹:象耳榕的葉子寬大,適合當行道樹。2.雌花序托可食。 |
‧莖: | 中喬木,幼枝略被毛,樹冠呈圓傘形,株高約 3~10 公尺。 |
‧葉: | 葉薄革質,廣卵圓形,長 15~55 公分,寬 15~27 公分,先端略鈍形,具短尾凸尖,基部圓至心形,基脈 5~7 條,側脈 3~4 對,葉柄長 5~8 公分;托葉長 1.5~2 公分,外被柔毛,葉色濃綠碧亮。 |
‧花: | 隱花果,果實般的東西其實是它的花序,它的花序像一個內凹的口袋,把成千上萬朵的小花給包了起來。 |
‧果: | 榕果是隱花果,簇生樹幹基部或老莖之短枝上,扁壓倒圓錐形,長 3~4 公分,徑 4~5 公分,具 8~12 稜;基苞 3 枚,梗長 1.8~5 公分,果皮有豐富的乳汁,底部截平,立起來近正三角形;果實般的東西其實是它的花序,它的花序像一個內凹的口袋,把成千上萬朵的小花給包了起來,只在花序頂端的地方開個小口,讓特定的榕小蜂進出來幫它傳粉。 |
‧特徵: | 中喬木,幼枝略被毛,樹冠呈圓傘形,株高約 3~10 公尺;葉薄革質,廣卵圓形,長 15~55 公分,寬 15~27 公分,先端略鈍形,具短尾凸尖,基部圓至心形,基脈 5~7 條,側脈 3~4 對,葉柄長 5~8 公分;托葉長 1.5~2 公分,外被柔毛,葉色濃綠碧亮。榕果是隱花果,簇生樹幹基部或老莖之短枝上,扁壓倒圓錐形,長 3~4 公分,徑 4~5 公分,具 8~12 稜;基苞 3 枚,梗長 1.8~5 公分,果皮有豐富的乳汁,底部截平,立起來近正三角形;果實般的東西其實是它的花序,它的花序像一個內凹的口袋,把成千上萬朵的小花給包了起來,只在花序頂端的地方開個小口,讓特定的榕小蜂進出來幫它傳粉。陽性,喜高溫濕潤氣候,不抗風,抗大氣污染。雄性花托的植株產生的花托不可食用,雌性花托的植株產生的花托像無花果,果肉甜美可食。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08006020 象耳榕 |
‧拍攝地點: | 國立台中自然博物館植物:熱帶雨林溫室-已死亡((951130);臺南左鎮菁茂花園(112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