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龜樹 | |||||||||||||||||||||
|
‧中文名稱: |
金龜樹 |
‧英文名稱: |
Manila Tamarind,Madras-thorn |
‧學名: |
Pithecellobium dulce (Roxb.) Benth |
‧科名: | 豆科(Mimosoideae)金龜樹屬(Pithecellobium) |
‧別名: |
金龜樹,羊公豆、牛蹄豆、洋酸角、洋皂莢、甜肉圍涎樹 |
‧原產地: |
熱帶亞洲、美洲及東印度;台灣於 1645 年間由荷蘭人引進,1904 年由泰國引進;全島各地有栽培,台南市及台中市中山公園有百年大樹。 |
‧分佈: |
台灣全島各地栽植或野生。 |
‧用途: | 1. 海濱定砂植物:成樹耐鹽抗風,可海岸造林做防風林定砂植物。2. 行道樹、觀賞:可做行道樹、綠籬,亦可庭植觀賞。3. 工業用:樹皮含單寧 30%,可作黃色染料。4.食用:假種皮可食;假種皮在墨西哥用來製檸檬水;莢果可作飼料。5.木材用途:木材可為箱板和一般建築用材。6.藥用:性味:微苦、涼。效用:葉:消腫袪濕。 |
‧莖: |
株高可達 15 公尺,渾身的樹瘤,枝具由托葉變來之 1 對棘針。 |
‧葉: |
葉為最簡單的二回羽狀複葉,羽片一對,每一羽片上僅有小葉一對,歪形(此種情形有時亦稱之為雙對生);小葉橢圓形或歪長倒卵形,長 2~5 公分,寬 1.5~2 公分,先端鈍或圓,基部歪楔形,表面亮綠色,光滑無毛,背面沿著中肋處有柔毛;幼葉柄及葉軸全體有毛,托葉一對,變成為針刺狀的棘刺。 |
‧花: | 春季開花;花多數,黃綠色或淡綠色,由 15~25 枚花組成頭狀花序,然後由頭狀花序組合成頂生密生短毛的圓錐花序;花萼微小,5 裂,裂片舌形,長 0.04~06 公分,花絲筒狀,長 0.15~0.3 公分,先端 5 裂,雄蕊多數,基部連生呈筒狀,花絲長 0.8~1.0 公分,花藥綠色;子房有毛茸。 |
‧果實: | 莢果近似圓柱形,長 6~12 公分,寬 0.9~1.2 公分,舌狀、鐮形或螺旋扭曲狀,膨大,淡紅色,後則常開裂及甚扭曲,縫線不厚,形態奇特,內有種子 1~10 枚,多數為 6~8 枚;種子黑色,包於粉紅或白色的肉質假種皮內,種柄絲狀,具有白色的種臍。 |
‧特性: |
常綠喬木,株高可達 15 公尺,渾身的樹瘤,枝具由托葉變來之 1 對棘針。二回羽狀複葉,羽片一對,小葉也一對,歪形;葉基具托葉變成的棘刺一對。春季開花,圓錐花序,兩性花,花形小;花萼鐘形或漏斗狀,花色淡白綠;花瓣中部以下合生,花瓣鑷合狀排列;雄蕊單體,突出,藥直裂,花藥無腺冠;雌蕊花柱絲狀,柱頭小頭狀,子房上位。莢果舌狀、鐮形或盤旋狀,後則常開裂及甚扭曲,縫線不厚,形態奇特。 |
‧其他: | 本種原產熱帶亞洲、美洲,在台灣多栽培作綠籬,插條繁殖易,其枝葉濃密,成樹耐鹽抗風,適作庭園樹、海岸造林。葉腎形,質薄,基部有銳刺一對,開花期
3~6 月,花色淡綠,莢果螺旋狀扭曲,成熟時呈淡紅色,樹幹彎曲多節瘤,節上有小刺,枝椏細長柔軟耐鹽性強,實生苗低矮,可做海岸定砂及綠籬植栽用。栽培變種稱「錦龜樹」('Rainbow') ,其葉色具斑紋。可以插條繁殖。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09093010
金龜樹 |
‧拍攝地點: | 台中縣大安濱海植物園區、台南大學校本部(941109~95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