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馬纓丹
更多馬纓丹 |
‧英文名稱: |
Common
Lantana,Yellow
sage |
‧科名: |
馬鞭草科(Verbenaceae)馬纓丹屬(Lantana)
馬纓丹o |
‧學名: |
Lantana
camara
L.
var. aculeata (L.) Moldenke. |
‧別名: |
馬纓丹(種子植物名稱),五色梅(華北),五彩花(福建),臭草、如意草(廣東、廣西、福建),七變花(華北經濟植物志要),五龍蘭、五色繡球、變色草、臭花草、五雷丹、頭暈花、珊瑚球、龍船花、臭金鳳、刺仔花、發瘋花 |
‧原產地: |
熱帶美洲、西印度、中國大陸南部,台灣於
1645 年由荷蘭人引入。 |
‧分布: |
栽培。已野生化普見於全灣低海拔山野、墓園、路旁及海邊地區。 |
‧用途: |
1.觀賞用:花色繁多,變化多端,是優良園藝植栽。2.蜜源植物:馬纓丹是蝴蝶蜜蜂最佳食草之一。3.藥用:性味:淡、涼;枝葉:苦、涼,有小毒;花:甘、淡、涼。效用:葉或嫩枝根:袪風止癢,解毒消腫。治癰腫,疥瘡;花:清熱解毒、活血止血。治跌打,肺癆;根:清熱解毒,散結止痛,袪風利濕,清熱活血。治風濕,跌打、敷治蛇傷及瘀腫等。 |
‧莖: |
常綠半蔓性灌木,小枝四稜形,具有逆向的銳刺,全株含刺激性異味。 |
‧葉
: |
葉對生,有柄,葉形呈廣卵形,基部闊楔形或近於心形,先端銳。葉片單葉,正面濃綠,背面綠,為粗紙質,葉緣為鋸齒狀,葉脈是羽狀側。 |
‧花
: |
四季開花,頭狀花序作繖房狀排列;花托下部具線狀披針形之苞片;花冠高腳狀盆形,有黃、白、橙黃、淡紅、紫紅、深紅等色彩;雄蕊
4 枚,二瓣。 |
‧果實: |
核果球形,肉質,成熟時藍黑色,成串著生。 |
‧特性: |
常綠半蔓性灌木。原產於熱帶美洲,三百年前由荷蘭人把我帶來台灣,株高
1.5~3
公尺,小枝四稜形,具有逆向的銳利,全株含刺激性異味,葉對生,廣卵形,鋸齒緣。兩面均被有短硬毛。四季開花,頭狀花序作散房狀排列,花冠有黃、白、橙黃、淡紅、紫紅、深紅等色彩。核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品種繁多,有黃花、白花及無刺等等之
品種:為盆景、庭園樹及綠籬之植材。 |
‧有毒部位: |
枝葉及未成熟果實。 |
‧中毒症狀: |
誤食造成慢性肝中毒,有發燒、衰弱、嘔吐、腹瀉、步
履不穩、呼吸急促、昏迷、黃疸等症狀。 |
‧更多資料: |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521008010
馬纓丹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2.馬櫻丹
P618 民870730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 172馬纓丹
P176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1970馬纓丹
P985
國立編譯館主編
http://subject.forest.gov.tw/../book5/138.htm
馬纓丹 http://www.moxa.org.tw/../winter_ingredient12.pdf
馬櫻丹
中國植物誌
第 65(1) 卷 017 頁
PDF
馬纓丹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馬纓丹
92年10月388頁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三豐路風鼓崎旁小公園(91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