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跖草

鴨跖草05.jpg
鴨跖草05
鴨跖草12.jpg
鴨跖草12
鴨跖草16.jpg
鴨跖草16
鴨跖草-花04.jpg
鴨跖草-花04
鴨跖草23.jpg
鴨跖草23
鴨跖草24.jpg
鴨跖草24
鴨跖草-花06.jpg
鴨跖草-花06
鴨跖草31.jpg
鴨跖草31
鴨跖草39.jpg
鴨跖草39
鴨跖草22.jpg
鴨跖草22
鴨跖草28.jpg
鴨跖草28
鴨跖草-花09.jpg
鴨跖草-花09
鴨跖草-花10.jpg
鴨跖草-花10
鴨跖草-花17.jpg
鴨跖草-花17
鴨跖草-花24.jpg
鴨跖草-花24
鴨跖草-花苞00.jpg
鴨跖草-花苞00
鴨跖草-葉00.jpg
鴨跖草-葉00
鴨跖草-葉02.jpg
鴨跖草-葉02
鴨跖草-實00.jpg
鴨跖草-實00
鴨跖草-實01.jpg
鴨跖草-實01
鴨跖草-實03.jpg
鴨跖草-實03

‧中文名稱:

鴨跖草                                              更多鴨跖草
‧英文名稱: Creeping Dayflower,Spreading Dayflower,Dayflower Spreading

‧學名:

Commelina communis Linn.
Commelina polygama Roth in Roem. & Ust. 
‧科名: 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鴨跖草屬(Commelina)
‧別名: 鴨跖草(本草綱目),竹節草、藍花菜、碧蟬蛇、碧蟬花、竹葉菜、竹節菜、雞舌草、碧竹子、碧竹草、耳環草、地地藕、藍姑草、淡竹葉菜、竹雞草、水竹子、水竹子菜
‧原產地:

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琉球、菲律賓、印度及其他熱帶地區。

‧分佈: 分布於平地至中海拔山區,生長在較潮濕的地方,常群生。
‧用途: 1. 食用:幼苗及嫩莖葉,煮食或炒食均可。2.藥用:全草:甘、淡、寒。效用:全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潤肺涼血。治心因性水腫,腎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咽喉腫痛,黃疸性肝炎,尿路感染,跌打損傷。採後去除泥土雜質,直接鮮用或曬乾備用。
‧莖: 草本,莖圓柱形,肉質,長 30~60 公分,基部莖匍匐,伏臥,多數分枝作橫向斜上;節上長根,表面綠色或帶暗紫色,具縱細紋

‧葉:

單葉,互生,具鞘柄,長 1~1.5 公分,膜質狀,稍抱莖;葉片肉質狀,卵狀披針形,長 4~8 公分,寬 1~2.5 公分,基部鈍,先端短尖,葉緣全緣,通常無毛。

‧花:

花序為雁木狀聚繖花序,成二組總狀排列,著生於箆狀苞內,箆狀苞長 1.2~2.5 公分,寬 1.5~4 公分,有柄,闊圓心形,基部心形,先端急短尖,無毛;萼片長約 0.4 公分,3 片,膜質,圓形,先端鈍形,淡綠色;花瓣寬約 1 公分,2 片大型,圓形,基部有長爪,青色,另一片細小,披針形,白色,先端銳形;可孕雄蕊 3 枚;花絲被毛,和花柱挺出花外;退化雄蕊 3 枚,
‧果實: 果實為蒴果,徑約 0.4 公分,橢圓形,壓扁狀,成熟時 3  開裂,種子三稜狀半圓形,3 室,暗褐色,長 0.2~0.3 公分,表面有網紋而具凹點。

‧特性:

多年生草本,莖匍匐狀,分枝多。葉披針形,互生,葉鞘筒狀,鞘口具纖毛。花序為聚繖花序,成二組總狀排列,腋生,花 3~4 朵,深藍色,花梗細長,着生於叉狀花序柄上苞片內;苞片心狀卵形,長約 2 公分,摺疊狀,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渾圓,綠色;花被片 6 枚,2 列,綠白色,小形,萼片狀,內列 3 枚中 1 枚白色,卵狀披針形,基部有爪,另 2 枚深藍色,花瓣狀,卵圓形,皆具爪;雄蕊 6 枚,其中 3 枚發育,3 枚退化;雌蕊 1 枚,柱頭頭狀。蒴果 3 室,種子長約 0.2~0.3 公分,具有橫格狀網紋。產於全省低海拔之水邊,潮溼地等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22003030 鴨跖草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誌(2)-234鴨跖草 P267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 2834鴨跖草 p1417 國立編譯館主編
張碧員等著 台灣野花365天 春夏篇 鴨跖草 p100 大樹文化
中國植物誌 第 13(3) 卷 127 頁 PDF 鴨跖草
https://baike.baidu.com/item/鴨跖草/603646 鴨跖草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鴨跖草
117頁 92年10月

‧拍攝地點: 大甲鐵砧山、南投清境農場(990630~990813)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