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蕨

鹿角蕨1.JPG
鹿角蕨1
鹿角蕨2.JPG
鹿角蕨2
鹿角蕨3.JPG
鹿角蕨3
鹿角蕨4.JPG
鹿角蕨4
鹿角蕨5.JPG
鹿角蕨5
鹿角蕨8.JPG
鹿角蕨8
鹿角蕨10.JPG
鹿角蕨10
鹿角蕨6.JPG
鹿角蕨6
鹿角蕨9.JPG
鹿角蕨9
鹿角蕨7.JPG
鹿角蕨7
鹿角蕨11.JPG
鹿角蕨11
鹿角蕨12.JPG
鹿角蕨12
鹿角蕨13.JPG
鹿角蕨13
鹿角蕨14.JPG
鹿角蕨14
鹿角蕨15.JPG
鹿角蕨15
鹿角蕨16.JPG
鹿角蕨16
鹿角蕨17.JPG
鹿角蕨17
鹿角蕨18.JPG
鹿角蕨18
鹿角蕨19.JPG
鹿角蕨19
鹿角蕨20.JPG
鹿角蕨20
鹿角蕨21.JPG
鹿角蕨21
鹿角蕨22.JPG
鹿角蕨22
鹿角蕨23.JPG
鹿角蕨23
鹿角蕨24.JPG
鹿角蕨24
鹿角蕨25.JPG
鹿角蕨25
鹿角蕨26.JPG
鹿角蕨26
鹿角蕨27.JPG
鹿角蕨27
鹿角蕨28.JPG
鹿角蕨28

中文名稱:

鹿角蕨

英文名稱:

Elkhorn FernStag's Horn Fern

學名:

Platycerium bifurcatum (Cav.) C. Chr.
Platycerium willinckii T. Moore
鹿角蕨
‧科名: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鹿角蕨屬(Platycerium)

別名:

鹿角槲 (中國植物紅皮書),糜角蕨、蝙蝠蕨、鹿角山草

原產地

產雲南西南部盈江縣那邦壩,海拔 210~950 公尺山地雨林中。緬甸、印度東北部、泰國和也有分佈。

分佈:

被種植為園藝植物。
用途: 觀賞。
莖: 附生植物;根狀莖肉質,短而橫臥,密被鱗片;鱗片淡棕色或灰白色,中間深褐色,堅硬,線形,長 1.0 公分,寬 0.4 公分。

葉:

葉 2 列,二型;基生不育葉 (腐殖葉) 宿存,厚革質,下部肉質,厚達 1 公分,上部薄,直立,無柄,貼生於樹幹上,長達 40 公分,長寬近相等,先端截形,不整齊,3~5 次叉裂,裂片近等長,圓鈍或尖頭,全緣,主脈兩面隆起,葉脈不明顯,兩面疏被星狀毛,初時綠色,不久枯萎,褐色。正常能育葉常成對生長,下垂,灰綠色,長 25~70 公分。分裂成不等大的 3 枚主裂片,基部楔形,下延,近無柄,內側裂片最大,多次分叉成狹裂片,中裂片較小,兩者都能育,外側裂片最小,不育,裂片全緣,通體被灰白色星狀毛,葉脈粗而突出。

花:

實: 孢子囊散生於主裂片第一次分叉的凹缺處以下,不到基部,初時綠色,後變黃色;隔絲灰白色,星狀毛。孢子綠色。

特性:

為附生形氣生植物,植株多呈懸垂性,附生於蛇木柱,樹幹等;根莖部位短而肥厚,基部可見黑褐色的鱗片,是附著他物生長的部位。葉有二型,不稔性假葉呈圓形或扇形,原為灰綠色隨生長漸變乾褐色,能包覆基部之附著物,另一葉片為有稔性,葉背能生長孢子囊群,懸垂性,形似鹿角,全葉披覆一層柔毛。葉背能生長孢子囊群,懸垂性,形似鹿角,全葉披覆一層柔毛。鹿角蕨屬約有 18 種,形狀似糜鹿角分歧狀,故稱其為糜角蕨或鹿角蕨。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60001610 鹿角蕨
中國植物誌 第 6(2) 卷 294 頁  PDF 鹿角蕨
https://baike.baidu.com/item/鹿角蕨 鹿角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鹿角蕨 鹿角蕨

‧拍攝地點 台中科學博物館植物園(940512)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