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楝 | |||||||||||||||||||||
|
‧中文名稱: | 麻楝 更多麻楝 |
‧英文名稱: | Chittagong Chickrassy |
‧學名: | Chukrasia tabularis A. Juss. |
‧科名: | 楝科(Meliaceae)麻楝屬(Chukrasia) |
‧別名: | 麻楝(原變種),白椿(雲南西雙版納),陰麻樹、白皮香椿 |
‧原產地: |
產中國南方與西南方地區,廣東、廣西、雲南和西藏有生產;生於海拔 380~1,530 公尺的山地雜木林或疏林中。分佈於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等。 |
‧分佈: |
台灣栽植為行道觀景樹,中南部較為常見,台中大里運動公園南側勝利一路有種植。 |
‧用途: |
1.觀賞用:樹幹直立,樹形清心秀逸,是優良觀賞樹種。2.木材用途:麻楝木材結構細緻,材質略硬而稍重,心材耐腐,乾燥後略有開裂,但不變形。縱切面光滑油潤,光澤明亮。其材色淡黃或是棕褐色,弦切面的紋理雲彩繽紛,狀若秀閣,頗爲美觀,是製作上等家具及造船、房屋建築的優質用材,用旋切薄板製成的貼面板可用作車箱、輪船臥室的內部裝飾板,美觀大方,頗有姿色。木材黃褐色或赤褐色,芳香,堅硬,有光澤,易加工,耐腐,為建築、造船、家具等良好用材。4.藥用:性味:莖皮:苦,寒。效用:莖皮:疏風清熱。主治感冒發熱。 |
‧莖 : | 喬木,高達 25 公尺;老莖樹皮縱裂,幼枝赤褐色,無毛,具蒼白色的皮孔。 |
‧葉 : | 葉通常為偶數羽狀複葉,長 30~50 公分,無毛,小葉 10~16 枚;葉柄圓形柱形,長 4.5~7 公分;小葉互生,紙質,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 7~12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偏形,偏斜,下側常短於上側,兩面均無毛或近無毛,側脈每邊 10~15 條,至邊緣處分叉,背面側脈稍明顯突起;小葉柄長 0.4~0.8 公分。 |
‧花 : | 圓錐花序頂生,長約為葉的一半,疏散,具短的總花梗,分枝無毛或近無毛;苞片線形,早落;花長約 1.2~1.5 公分,有香味;花梗短,具節;萼淺杯狀,高約 0.2 公分,裂齒短而鈍,外面被極短的微柔毛;花瓣黃色或略帶紫色,長圓形,長 1.2~1.5 公分,外面中部以上被稀疏的短柔毛;雄蕊管圓筒形,無毛,頂端近截平,花藥 10,橢圓形,著生於管的近頂部;子房具柄,略被緊貼的短硬毛,花柱圓柱形,被毛,柱頭頭狀,約與花藥等高。花期 4~5 月。 |
‧果實: | 蒴果灰黃色或褐色,近球形或橢圓形,長 4.5 公分,寬 3.5~4 公分,頂端有小凸尖,無毛,表面粗糙而有淡褐色的小疣點;種子扁平,橢圓形,直徑 0.5 公分,有膜質的翅,連翅長 1.2~2 公分。果期 7 月至翌年 1 月。 |
‧特色: | 樹形高大,高可達 25 公尺,胸徑 150 公分,樹冠卵形,樹幹通直,樹皮灰褐色,有明顯的縱裂紋,小枝紅褐色,具白色皮孔。葉互生,偶數羽狀複葉,小葉 10~16 枚,小葉卵形、矩圓狀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偏斜而圓,全緣葉,葉長 30~50 公分,小葉長約 7~12 公分,寬 3~5 公分,近紙質,兩面無毛或近無毛。兩性花,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聚生於枝條末端,總花梗短,長約為葉之半,近無毛,花梗短,具節,苞片線形,長達 1 公分,早落,花萼淺杯狀,5~6 裂,裂齒短而鈍,外略被極短柔毛,花冠黃色或略帶紫色,帶香味,花瓣 4~5 枚,長圓形,長 1.2~1.5 公分,外表中部以上被極稀疏短柔毛,雄蕊管圓筒形,長 0.9~1 公分,無毛,先端近平截,花藥 10 枚,花柱被毛,柱頭頭狀,子房具柄,略被緊貼之短硬毛。蒴果,近球形或橢圓形,灰褐、灰黃、褐色,長約 4.5 公分,寬 3.5~4 公分,先端凸尖,無毛,表面粗糙,有淡褐色的小疣點,木質;種子橢圓形,扁平,直徑約 0.5 公分,具膜質的翅,連翅長約 1.2~2 公分。花期 4~5 月,果期 7 月至翌年 1 月。 |
‧更多資料: |
中國植物誌
第 43(3) 卷 047 頁 PDF
麻楝 https://baike.baidu.com/item/麻楝/8157233 麻楝 |
‧拍攝地點: | 台中大里運動公園南側勝利一路(109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