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瘋樹 | |||||||||||||||||||||
|
‧中文名稱: |
麻瘋樹 更多麻瘋樹 |
‧英文名稱: |
Physic Nut,Barbados Nut |
‧學名: |
Jatropha curcas L. |
‧科名: | 大戟科(Euphorbiaceae)麻瘋樹屬(Jatropha) |
‧別名: |
麻瘋樹(廣州植物誌),黃腫樹,假白欖,麻風樹、巴豆、水漆、油桐樹、桐油樹、臭油桐、野油桐、木花生、小桐子、亮桐、芙蓉樹、南洋油桐 |
‧原產地: |
熱帶美洲,臺灣於 1645 年由荷蘭人引進,1938 年佐佐木舜一氏由菲律賓引入。 |
‧分佈: |
台灣各地零星栽培或馴化自生。 |
‧用途: | 1.種子用途:種子榨出黃綠色油脂,可供點燈、製肥皂及作機油用;麻瘋樹的種子與巴豆一樣都是峻瀉劑。2.綠籬:有時可見被種植為綠籬用。3.藥用:性味:根:苦、澀、涼,有毒。效用:根:散瘀消腫,止血止痛,殺蟲止癢。治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皮膚搔癢,麻瘋,癩痢頭,慢性潰瘍,關節挫傷,陰道滴蟲,濕疹,腳癬;實:殺蟲止癢,瀉下攻積。治頭癬,慢性潰瘍,麻瘋潰瘍,陰道滴蟲,便秘,食積。 |
‧莖: | 小喬木或灌木,全株含透明狀白色乳汁,高可達 5 公尺,樹幹低矮,樹皮灰白,薄而易剝落,具有多數樹枝;枝條直立或斜上昇,平滑。 |
‧葉: |
單葉互生,多叢生於枝條先端,闊心形,長 10~18 公分,寬 8~16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心形,紙質,全緣或 3~5 淺裂或角稜狀,掌狀葉脈 5~7 條,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葉柄長 10~20 公分,圓柱形,黃綠色,光滑無毛。 |
‧花: |
花小,白色或淡黃色,單性,雌雄同株,開放時徑 0.8~1 公分,呈頂生及腋生的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長 4~8 公分,具多數分岐,具有短柔毛;苞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雄花的花梗先端具有關節而雌花的則無觀節;雄花萼片及花瓣均 5 枚,花萼筒形,長 0.2~0.3 公分,先端 5 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有毛茸;花瓣長披針形,長 0.6~0.8 公分,寬 0.3~0.4 公分,先端鈍或銳尖;雄蕊 10 枚,2 輪,內輪花絲合生,著生於花盤;花盤腺體 5 個;雌花無花瓣,子房卵圓形, 3 室,平滑,花柱 3 枚,柱頭 3 裂。花期 4~6 月。 |
‧果實: | 果實為蒴果,長橢圓形,長 3~3.5 公分,徑約 3 公分,先端圓鈍;果皮初肥厚多肉,後則乾燥裂開,內有種子 1~3 粒;種子長橢圓形,長 1.5~2 公分,寬 1~1.2 公分,黑褐色。果期 9~12 月。 |
‧特性: |
小喬木或灌木,全株含透明狀白色乳汁,株高 2~3 公尺,樹皮蒼白色,樹液水狀無色。葉叢生枝端,平滑,廣心形,全緣或 3~5 裂,具長柄,長 10~18 公分,寬 6~16 公分,托葉細小。花雌雄同株,異花,聚繖花序腋生或頂生,作繖房狀排列;花冠黃綠色,雄花冠內有毛。蒴果橢圓形長 2.5~3 公分,黃熟開裂。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15023010
麻瘋樹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眉山村甲后路旁(990618);后里文明路31巷(109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