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蕨

鹿角蕨1.JPG
鹿角蕨1
鹿角蕨2.JPG
鹿角蕨2
鹿角蕨3.JPG
鹿角蕨3
鹿角蕨4.JPG
鹿角蕨4
鹿角蕨5.JPG
鹿角蕨5
鹿角蕨8.JPG
鹿角蕨8
鹿角蕨10.JPG
鹿角蕨10
鹿角蕨6.JPG
鹿角蕨6
鹿角蕨9.JPG
鹿角蕨9
鹿角蕨7.JPG
鹿角蕨7
鹿角蕨11.JPG
鹿角蕨11
鹿角蕨12.JPG
鹿角蕨12
鹿角蕨13.JPG
鹿角蕨13
鹿角蕨14.JPG
鹿角蕨14
鹿角蕨15.JPG
鹿角蕨15
鹿角蕨16.JPG
鹿角蕨16
鹿角蕨17.JPG
鹿角蕨17
鹿角蕨18.JPG
鹿角蕨18
鹿角蕨19.JPG
鹿角蕨19
鹿角蕨20.JPG
鹿角蕨20
鹿角蕨21.JPG
鹿角蕨21
鹿角蕨22.JPG
鹿角蕨22
鹿角蕨23.JPG
鹿角蕨23
鹿角蕨24.JPG
鹿角蕨24
鹿角蕨25.JPG
鹿角蕨25
鹿角蕨26.JPG
鹿角蕨26
鹿角蕨27.JPG
鹿角蕨27
鹿角蕨28.JPG
鹿角蕨28

中文名稱:

鹿角蕨 
英文名稱: Elkhorn FernStag's Horn Fern

學名:

Platycerium bifurcatum (Cav.) C. Chr.
Platycerium willinckii T. Moore
‧科名: 水龍骨科 (Polypodiaceae )鹿角蕨屬(Platycerium)
別名: 糜角蕨、蝙蝠蕨、鹿角山草
原產地 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
分佈: 被種植為園藝植物
用途: 觀賞
莖: 根莖部位短而肥厚,基部可見黑褐色的鱗片,是附著他物生長的部位。

葉:

葉有二型,不稔性假葉呈圓形或扇形,原為灰綠色隨生長漸變乾褐色,能包覆基部之附著物,另一葉片為有稔性,葉背能生長孢子囊群,懸垂性,形似鹿角,全葉披覆一層柔毛。

花:

不開花。
實: 沒有果實與種子,以孢子繁殖。葉背能生長孢子囊群,懸垂性,形似鹿角,全葉披覆一層柔毛。

特性:

為附生形氣生植物,植株多呈懸垂性,附生於蛇木柱,樹幹等,葉有二型,不稔性假葉呈圓形或扇形,原為灰綠色隨生長漸變乾褐色,能包覆基部之附著物,另一葉片為有稔性,葉背能生長孢子囊群,懸垂性,形似鹿角,全葉披覆一層柔毛。約有 18 種,形狀似糜鹿角分歧狀,故稱其為糜角蕨或鹿角蕨。
更多資料: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搜尋   鹿角蕨
http://www.mrflora.com/bt_lujiaojue_bifurcatum.htm
‧拍攝地點 台中科學博物館植物園。(9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