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線蕨

斷線蕨00.jpg
斷線蕨00
斷線蕨01.jpg
斷線蕨01
斷線蕨02.jpg
斷線蕨02
斷線蕨03.jpg
斷線蕨03
斷線蕨04.jpg
斷線蕨04
斷線蕨05.jpg
斷線蕨05
斷線蕨06.jpg
斷線蕨06
斷線蕨07.jpg
斷線蕨07
斷線蕨08.jpg
斷線蕨08
斷線蕨09.jpg
斷線蕨09
斷線蕨10.jpg
斷線蕨10
斷線蕨11.jpg
斷線蕨11
斷線蕨12.jpg
斷線蕨12
斷線蕨13.jpg
斷線蕨13
斷線蕨14.jpg
斷線蕨14
斷線蕨15.jpg
斷線蕨15
斷線蕨16.jpg
斷線蕨16
斷線蕨17.jpg
斷線蕨17
斷線蕨18.jpg
斷線蕨18
斷線蕨19.jpg
斷線蕨19
斷線蕨20.jpg
斷線蕨20

中文名稱:

斷線蕨
英文名稱: Shining Colysis

學名:

Colysis hemionitidea (Wall.) Presl
Polypodium ensato-sessilifrons Hayata
‧科名: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水龍骨屬(Polypodium)
別名:  
原產地 琉球群島、中國大陸南部、印度、尼泊爾、越南、菲律賓,台灣分布於中海拔地區,北部低海拔偶亦可見。
分佈: 岩生,生長在在林下谷地或山溝中地上或岩石上。
用途: 藥用:性味:葉:淡、澀、涼。效用:葉:清熱利濕,解毒。治斑疹,淋症,膀胱濕熱,毒蛇咬傷。
莖: 根莖長匍匐狀,被黑褐色披針形鱗片,長漸尖頭,邊緣有疏鋸齒疏生。

葉:

單葉,散生;葉柄長 3~5 公分,葉片披針形,長 35~65 公分,寬 4~9 公分,全緣,中段最寬,末段漸尖,基部下延;主側脈明顯,彼此平行,側脈間有 2~3 行網眼,內藏單一或分歧小脈。

花:

 
實: 孢子囊群圓形或長橢圓形,著生在側生葉脈網脈交點上,成 1~2 行排列。

特性:

地上生,根莖長匍匐狀,被黑褐色披針形鱗片。葉柄長 3~5 公分,葉片披針形,長 35~65 公分,寬 4~9 公分,單葉全緣,中段最寬,末段漸尖,基部下延;葉脈網狀,網眼內有游離小脈,主側脈明顯,彼此平行。孢子囊群圓形、橢圓形或線形,在二主脈間排成斷線狀。
資料來源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搜尋 斷線蕨
郭城孟 蕨類圖鑑 遠流台灣館 編 2005年11月 斷線蕨
217頁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138斷線蕨 p69 國立編譯館主編
台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醫藥委員會 斷線蕨 92年10月出版 59頁
拍攝地點 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9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