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溪地圖
大安溪位於臺灣中部,屬於中央管河川,主流河長95.76公里,全臺第七大河川,流域面積758.47平方公里,分布於苗栗縣南部及臺中市北部。主流上流名為雪山溪,發源於雪山山脈之大霸尖山西側,向西流至東陽山北麓與支流馬達拉溪會合後,始稱大安溪。本流轉向西南流經雪見、大安(泰安鄉)、象鼻部落、士林部落『士林水壩』後,形成苗栗縣、臺中市交界,為南北氣候的分水嶺,有「南邊太陽北邊雨」之稱,續流至烏石坑後,轉向西流至內灣(卓蘭鎮),轉西北西流經卓蘭、泰安、公館,隨後進入臺中市境,經大甲區鐵砧山麓於大安區安田莊注入臺灣海峽。
本會事業區域
灌溉區
一、灌溉
(一)水稻灌溉
本會轄區的灌溉型態係屬於河川引水型態,主要灌溉水源為大安溪、大甲溪、烏溪,轄區內灌溉總面積約為27,658公頃,水稻面積約22,629公頃,占總面積之82%,至於各溪系的水稻種植面積分別為:大安溪10,859公頃、大甲溪13,544公頃,及烏溪3,255公頃。
(二)旱作灌溉
旱作管路灌溉設施,可適時適量灌溉,節省灌溉用水量,降低人工成本,灌溉較為均勻,提高作物品質及產量,增加農民收益。本會自民國75年度起辦理推廣旱作灌溉計畫,迄今申請施設面積1,554公頃,農戶數3,441戶。辦理地區包括苗栗縣卓蘭鎮、大湖鄉、臺中市豐原區、東勢區、新社區、后里區、石岡區、外埔區、太平區及和平區等地區,多數栽種果作(葡萄、梨子、楊桃、柑橘、甜柿……等)及花卉(蘭花……等)。
五、本會事業區域
(一)事業區域-大安溪
本溪發源於雪山山脈之大壩尖山(標高3,505公尺)西麓,最高海拔3,396公尺,上游流水山澗,雪山坑、烏石坑等溪,主流與馬達拉溪、次高溪會合後,向西南流至雙崎河床漸呈寬闊之氾濫平原,河道形成網狀流路,並略轉向西北。經卓蘭沖積,扇流於丘陵間受束於七塊厝(山線鐵路之泰安)河隙部後,河床再度放大,右岸於鯉魚潭再納入景山溪(哆囉涸溪),仍朝向西北,跨火炎山與后里台地之間,而造成廣大沖積平原,於呈顯著掘鑿曲流,殆為標準峽谷地形,右岸有馬達拉、北坑、老庄、景山等溪,左岸有次高、大雪、南坑、無名溪,並於大安鄉入海,流域集水面積765平方公里,河流長度96公里。
大安溪流域北與頭前溪、後龍溪、南與大甲溪為鄰,東迄雪山山脈分水嶺,西臨台灣海峽。行政區域跨及苗栗縣、臺中市,苗栗縣部分有:泰安、卓蘭、大湖、三義、苑裡等5鄉鎮。臺中市部分有:和平、東勢、后里、外埔、大甲、大安等6區。流域形狀東西長、南北狹,形如茄狀,平均坡度1:63,上游1:21,中游1:55,下游1:90,流短坡陡為本省急流河川之一。
由大安溪取水灌溉圳路有11條,灌溉面積為10,859公頃,由於河川源高流短,坡度甚大,每年十月至翌年五月間梅雨來臨以前屬於旱季,第一期作春耕插秧整田期為缺水期,旱季雨量約僅占年雨量之2%,大安溪灌區位在缺水地區,每年第一期作春耕期間,均需臨時組織成立大安溪分水調節隊,加強分水調節方能完成灌溉任務雨量常有不足30公厘,甚至二、三個月連續無雨之情況。大安溪現尚未完成水庫或調節池等水利設施,因此現在為缺水地區。每年第一期作春耕用水期間,均需臨時組織成立大安溪分水調節隊,加強分水調節方能完成灌溉任務。
(二)事業區域-大甲溪
本溪發源於中央山脈之雪山及南湖大山,雪山海拔3,884公尺,南湖大山海拔3,740公尺,上游分水嶺、大甲溪高峰多在3,000公尺以上,流域開展,諸溪輻輳於太保久而成大甲溪幹流,經梨山佳陽寬廣河谷至達見。達見以下河流呈帶形:經谷關、白冷、馬鞍寮至東勢流入平原,通石岡蜿蜒西流,在梧棲北注入台灣海峽。流域面積1,236平方公里,平均坡度1:60、上游1:36、下游1:90亦屬本省急流河川之一,河流長度140.21公里。
本溪北鄰大安溪,東北為淡水河及蘭陽溪,東迄脊樑山脈分水嶺,而與台灣東部河系之立霧溪為鄰,南接烏溪、西臨台灣海峽。行政區域屬台中市,流經和平、東勢、新社、石岡、豐原、后里、神岡、外埔、大甲、大安、清水等11行政區。由大甲溪取水灌溉圳路有15條,灌溉面積為13,544公頃。
本溪系水力資源蘊藏最豐,為水力發電最優之河川,因此大甲溪流域開發計畫得以早日實施,實由其優異之條件所致。本溪自上游至下游已完成有德基水庫、德基發電廠、青山埧青山發電廠、谷關埧谷關發電廠、天輪埧天輪發電廠與天輪后池堰及石岡埧等等,由於上列之水庫、調節池等發揮了發電配合下游公共給水、農業用水等用水量調蓄之功能,下游各用水標的用水之穩定性已大獲改善。
(三)事業區域-烏溪
本溪發源于中央山脈合歡山西麓,迂迴山谷間,全長117公里,流域面積2,035平方公里,占南投縣、臺中市、彰化縣等4縣之27.5%,為本省第四大河川。依其特性分類與淡水河、蘭陽溪、濁水溪、高屏溪等同屬平地河川。
本溪支流密佈,主要水系可分為(1)烏溪幹流及上游北港溪水系(2)南港溪水系(3)貓羅溪水系(4)大里溪水系(5)筏子溪水系。後兩個支流水系屬於本會灌區。本溪北鄰大甲溪、東南兩側為毗鄰之濁水溪所包圍、西臨台灣海峽,東南長約84公里、南北寬約52公里,略似桐葉狀。流經南投縣之仁愛、國姓、魚池、埔里、草屯、名間、中寮、南投等8鄉鎮。臺中市之和平、豐原、潭子、神岡、大雅、沙鹿、太平、大里、霧峰、烏日、大肚及彰化縣伸港鄉全部等。本會屬烏溪水系之灌溉圳路有12條,灌溉面積為3,255公頃,其中最末游之大肚圳,以電動抽水機抽取烏溪水源,導入大肚圳,灌溉用水較為不便,其餘各圳平時水源豐沛,均以雙期作水稻續灌為主。
本會事業區域
認識植物
小時候,物資較為匱乏,看到住家附近的電火溪邊有一棵巴樂樹正在開花,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就去看看她結的果實,從青綠到有點泛白,終於等到果實成熟,隨即將她採下,果實甜美的滋味,至今記憶猶新!
植物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舉凡食、衣、住、行、育、樂都和植物有密切的關係,自從神農氏嚐百草開始,我們的祖先就更加會善用植物的資源。『食』物的來源主要是米、麵(麥)、蔬菜、果實,棉(花)、麻是優良的『衣』物來源,居『住』的建材和用具有一大部份都來自植物(茅草、木、蘆葦、棕櫚),木橋橋墩、鐵路枕木、獨木舟…等等讓『行』走更方便,森林教育園區、藥用植物教育園充分發揮植物『育』的功效,木(鋼琴)、竹(洞簫)製的樂器在我們生活中扮演重要的『樂』的角色。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更讓大家對植物的藥用價值推到極高的境界。
『學習』是永遠不會退流行的課題,認識植物更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為多彩多姿,平時我們可以多閱讀植物有關的書籍來認識植物,現在更可以利用數位工具(相機、手機)、網路、植物辨識軟體來協助我們認識植物,當然我們也可以善用周邊可用的資源來認識植物─譬如請教身邊對植物較有研究的人。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棵樹你不注意她,走過她身邊100遍,這棵樹對你而言是無意義的事物,當你開始注意她時,你會發現她和你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就從現在開始,我們來認識植物,靜下來可以聆聽到花開的聲音。我們住的庭院、社區、社區公園、學校、后里毘廬寺、泰安如光山寺、泰安舊火車站、后里運動公園、台中科博館植物園、合歡山…,都有很多植物等待我們去認識,當你開始認識植物,你會發現這是一件很有趣、好玩又百玩不倦的遊戲,拈花惹草不但可以增長知識,怡情益智,也是很好的休閒活動。
從民國90年起我開始認識植物,並利用數位工具(數位相機、電腦、網路)將認識的植物以『小專題』的方式,每種植物以一頁的方式,將圖文以網頁的方式呈現,每篇『小專題』都將專家和網路的資源以圖文的方式彙整成一頁,供您瀏覽,目前已完成約3,150種植物的介紹,分享:瀏覽網址是:http://kplant.biodiv.tw
也可上網蒐尋『莊溪』兩字即可得到你要的網址。歡迎大家一起來認識植物。
2018年花博在台中,現在就可以開始認識我們身邊的植物,基於地利之便,展覽期間更可以就近參觀,從現在起,我們更應該將認識植物的活動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的生活更為絢麗,更多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