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

全株

學名: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科屬: 三白草科(Saururaceae )蕺菜屬(Houttuynia)

母語:Siidan(太魯閣),Hatahata施武群(布農),Katusan,Kasan,Pusyakukan溪頭(泰雅)

用途:腫瘍,將葉烤後貼於患部(太魯閣、泰雅)

受傷,取葉揉碎後,混以搗碎之粟,貼於患部(太魯閣)

瘧疾,取其根陰乾後,與雞肉共同蒸之後服用(布農)

眼病,取葉煎汁以湯氣燻患部或以煎汁敷於患部(泰雅)

腫瘍,取葉煎汁敷於患部(泰雅)

穗狀花序生於莖頂,長約 2 公分,寬約 0.5 公分,與葉對生;總苞片4枚,長圓形或倒卵形,長 1~1.5 公分,寬約 0.6 公分,白色;花小而密,無花被;雄蕊 3,花絲長為花藥的 3 倍,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 1,由 3 心皮組成,子房上位,花柱 3,分離。花期 5~6 月。

花

果實為細小球形蒴果,卵圓形,長 0.2~0.3 公分,頂端開裂,具宿存花柱,內中種子數量極多。果期 7~8月。

實

葉互生,薄紙質,有腺點;葉柄長 1~4 公分;托葉膜質,條形,長約 2.5 公分,下部與葉柄合生為葉鞘,基部擴大,略抱莖;葉片卵形或闊卵形,長 4~10 公分,寬 3~6 公分,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常呈紫紅色,兩面脈上被柔毛.葉互生,多皺縮,展平後心形,長 3~5 公分,寬 3~4.5 公分;上面暗紅或黃紅色,下面紅褐色或紅棕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成鞘狀。

葉

特徵: 為多年生草本,因其莖葉搓碎後有魚腥味,故名魚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