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槐花 | |||||||||||||||||||||
|
•中文名稱: |
小槐花 |
•英文名稱: | Leguminosae |
•學名: |
Desmodium caudatum (Thunb.ex
Murray) DC.
|
•科名: |
豆科(Leguminosae)山螞蝗屬(Desmodium ) |
•別名: |
銳葉小槐花、抹草、頭花山螞蝗、刺仔草、味嚕草、磨草、金腰帶、魅草(臺灣)。 |
•原產地: | 中國大陸中南部及日本、琉球。 |
•分佈: | 臺灣中、北部山野自生或人家零星栽培。 |
•用途: | 1.藥用:性味:全草:苦、涼。效用:全草:清熱、利濕、消積、散瘀、殺蟲。主治吐血,肺癰,肝病,婦女病,腹痛,燙傷潰爛。2.民俗用:民間多用來作避邪用。臺灣民間習採枝葉,置於小兒沐浴水中,謂能避邪爾,故稱魅草,抹草、磨草(音誤)。 |
•莖: | 小灌木高約 1-2 公尺。嫩枝被毛。此植物民間謂避邪,坊間以枝幹雕刻小葫蘆。 |
•葉: |
除嫩枝及葉背脈被毛外,無毛。葉為三出複葉, 小葉披針形,兩側小葉較小。 |
•花: |
總狀花序,花綠白色長0.7公分。蝶形花冠,白色帶黃暈或微紅。花果期:夏至秋季﹝7-11月﹞。 |
•果實: | 果實為莢果,長約 5-7 公分,稍彎被鉤毛。 |
•特性: |
小灌木高約 1-2 公尺。嫩枝被毛。葉互生,三出複葉,小葉長約 8 公分、寬約 3 公分,披針形,全緣,葉表綠色,葉背白綠。花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白綠色,花期8-11月。果實莢果,橢圓形,長 5-8 公分,被鉤毛,每莢 2-5 粒種子。種子褐色,圓形。產地台灣中北部山野。以種子繁殖。莢果扁平。以種子繁殖。 |
•其他: | 更多資料: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小槐花 92年10月250頁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公館村尾社莊民宅前。(930410) |
Ps: 小槐花是從小就認識的植物,但是就是不知道中文名字怎麼說。台語叫「抹草」,還一直誤叫它為「茉草」,直到93年六月15日,試著從網路查「抹草」,才知道,原來它的原名叫「小槐花」,多年來對「抹草」的認識,終於有了更進一層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