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蕨 | |||||||||||||||||||||
|
‧中文名稱: |
三叉蕨 更多三叉蕨 |
‧英文名稱: |
Threeleaved Halberd Fern |
‧學名: |
Tectaria
subtriphylla
(Hook. & Arn.) Copel. Aspidium hokutoense Hayata Polypodium subtriphyllum Hook. & Arn. Sagenia subtriphylla (Hook. & Arn.) Beddome Tectaria pachinense Hayata |
‧科名: | 三叉蕨科(Aspidiaceae)三叉蕨屬(Tectaria) |
‧別名: | 三叉蕨、八芝蘭三叉蕨、三叉羽蕨、雞爪蕨、大葉蜈蚣 |
‧原產地: |
中國大陸南部、印度、越南、斯里蘭卡、日本南部。 |
‧分佈: | 台灣生於中低海拔森林熱帶多雨潮濕地帶。 |
‧用途: | 1.園藝造景觀賞用。2.藥用:性味:全草:澀、平。效用:全草:袪風除濕,止血解毒。治風濕骨痛,痢疾,刀傷,毒蛇咬傷。 |
‧莖: | 根莖肥厚,匍匐,頂部被黑褐色鱗片,鱗片披針形,全緣,質硬。 |
‧葉: |
一回羽狀複葉;散生;葉柄長 20~45 公分,褐色,基部被疏生鱗片,向上被肋毛;葉軸被棕色肋毛;葉片長 25~35 公分,寬 20~25 公分,三角或五角形,具 1~2 對側羽脈;羽片長 10~25 公分,寬 10~15 公分,基部一對羽片呈卵狀三角形,下側有一片較長小裂片,羽片長 1~1.5 公分,第二對羽片披針形,呈淺羽裂;頂生羽片三角形,呈深羽裂,基部楔形,葉緣呈波狀,紙質,乾燥時呈黑褐色,葉脈網狀,網眼不整齊,被棕色肋毛。 |
‧花: |
|
‧果實: | 孢子囊堆圓而小,生長於葉背,散生於小脈交叉處,略近葉緣;孢膜圓腎形,質厚,易脫落。 |
‧特性: |
三叉蕨為中型地生蕨類,羽軸上通常無溝槽,即使有溝亦不與葉軸溝相通,軸上密佈細毛,葉頂端通常三叉。植株高 50~70 公分;根狀莖長而橫走,粗約 0.5 公分,頂部及葉柄基部均密被鱗片;鱗片線狀披針形,長 0.3~0.4 公分,先端長漸尖,全緣,膜質,褐棕色。葉散生;葉柄長 20~40 公分,基部粗約 0.3 公分,深禾稈色,上面有淺溝,全部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短毛;葉二型:不育葉三角狀五角形,長 25~35 公分,基部寬 20~25 公分,先端長漸尖,基部近心形,一回羽狀,能育葉與不育葉形狀相似但各部均縮狹;頂生羽片三角形,長 15~20 公分,基部寬約 15 公分,基部楔形而下延,兩側羽裂,基部一對裂片最長;側生羽片 1~2 對,對生,稍斜向上,間隔 1.5~2.5 公分,基部一對柄長約 1 公分,向上部的近無柄;基部一對羽片最大,三角披針形至三角形,長約 15 公分,基部寬約 10 公分,先端長漸尖,基部截形至淺心形,其兩側有 1 對近平展的披針形小裂片,邊緣有波狀圓裂片;第二對羽片橢圓披針形,長 10~12 公分,基部寬 3~4 公分,先端長漸尖,基部斜截形而稍與葉軸合生,全緣或有淺波狀的圓裂片。葉脈聯結成近六角形網眼,有分叉的內藏小脈,兩面均明顯而稍隆起,下面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短毛;側脈稍曲折,下面隆起並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短毛。葉紙質,乾後褐綠色,上面光滑,下面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短毛,葉緣疏被同樣的睫毛;葉軸及羽軸禾稈色,上面均被有關節的短毛,羽軸下面密被開展的有關節的淡棕色長毛。孢子囊群圓形,生於小脈聯結處,在側脈間有不整齊的 2 至多行;囊群蓋圓腎形,堅膜質,棕色,脫落。染色體 2n=160。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24009082
三叉蕨 |
‧拍攝地點: | 台中科學博物館植物園(910123-104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