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茀蕨 | |||||||||||||||||||||
|
‧中文名稱: |
三葉茀蕨 |
‧英文名稱: | |
‧學名: |
Crypsinus
hastatus (Thunb.) Copel. Phymatodes hastata (Thunb.) Ching Polypodium hastatum Thunb. Selliguea hastatus (Thunb.) |
‧科名: |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茀蕨屬(Crypsinus) |
‧別名: | 三葉茀蕨、七星草、七星丹、金星草、金雞腳、鴨腳爬、鴨腳香、鴨蹄草、鵝掌金星草、鴨腳把 |
‧原產地: | 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琉球及菲律賓,台灣全島中海拔地區常見。 |
‧分佈: | 台灣全島中海拔山區常見,北部亦見於低海拔地區,常見著生於溪谷地兩側之岩壁,常成片出現。 |
‧用途: | 1.藥用:性味:甘、寒。全草為消腫,治發眥,癰腫,結核,又為解毒劑,解硫磺,丹石毒。 |
‧莖: | 根莖匍匐狀,徑 0.2~0.3 公分,被窄披針形紅褐色鱗片,頂端具毛,基部較寬。 |
‧葉: |
葉遠生;葉柄長 5~10 公分,葉片為披針形或卵形之全緣單葉,或卵狀三角形之三裂葉,葉片長 8~15 公分,寬 2~10 公分,葉片有時僅單側具裂片;裂片披針形,機部較寬,末端漸尖,背面灰綠色;葉緣加厚,淺色或褐色,裂片之側脈間具缺刻;葉脈網狀,網眼中具游離小脈。 |
‧花: |
|
‧果實: | 孢子囊群圓形,在裂片中脈兩側各一排。 |
‧特性: |
附生或地上生,根莖長匍匐狀,徑 0.2~0.3 公分,被狹披針形鱗片,鱗片全緣,紅棕色,頂端具毛,基部較寬。單葉,有時呈三深裂狀;葉柄長 2~18 公分;葉片長 8~13 公分,寬 4~7 公分,葉片或裂片披針形,漸尖頭,葉基圓或楔形,下表面光滑,葉緣軟骨質。孢子囊堆圓形,著生於每對主軸間。 |
‧資料來源: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32005030 三葉茀蕨 |
‧拍攝地點: | 台中縣東勢林場(990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