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田菊

下田菊01.JPG
下田菊01
下田菊02.JPG
下田菊02
下田菊03.JPG
下田菊03
下田菊05.JPG
下田菊05
下田菊08.JPG
下田菊08
下田菊09.JPG
下田菊09
下田菊10.JPG
下田菊10
下田菊13.JPG
下田菊13
下田菊14.JPG
下田菊14
下田菊-花01.JPG
下田菊-花01
下田菊-花04.JPG
下田菊-花04
下田菊-花06.JPG
下田菊-花06
下田菊-花序1.JPG
下田菊-花序1
下田菊-花序12.JPG
下田菊-花序12
下田菊-花序18.JPG
下田菊-花序18
下田菊-花萼1.JPG
下田菊-花萼1
下田菊-葉05.JPG
下田菊-葉05
下田菊-葉正1.JPG
下田菊-葉正1
下田菊-葉序3.JPG
下田菊-葉序3
下田菊-葉序5.JPG
下田菊-葉序5
下田菊-葉背1.JPG
下田菊-葉背1

‧中文名稱:

下田菊                                             更多下田菊

‧英文名稱: Common Adenostemma

‧學名:

Adenostemma lavenia (L.) Kuntze
Verbesina lavenia L.

‧科名:

菊科(Compositae)下田菊屬(Adenostemma)

‧別名:

下田菊(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麻芝糊、麻糬糊、竹節癀、四葉紫蘇、乳癰藥,豬耳朵葉、白龍鬚、胖婆娘(雲南),風氣草、汗蘇麻(貴州),水胡椒(江西),牙桑西哈(傣族語),Razyuai(排灣)
‧原產地: 中國大陸、海南島,印度、澳洲、菲律賓、琉球、日本、韓國等泛亞洲南部地區。
‧分佈: 臺灣全境低海拔山區至中海拔之陰溼地或疏林下。
‧用途: 1.藥用:性味:全草或帶根全草:辛、甘、微寒。效用:全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治風濕關節痛,肺癰,咳嗽痰喘,咽喉腫痛,乳癰,黃疸,癰癤瘡傷,牙痛。
‧莖: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 30~100 公分,上部被短毛。

‧葉:

單葉,對生;下部葉小形,中部葉具柄,柄長 1~6 公分;葉片長 5~20 公分,寬 3~12 公分,卵圓形或卵圓狀長橢圓形,葉尖銳至鈍形,葉基圓狀楔形,葉緣粗鋸齒狀,上表面亮綠色,下表面淡綠色,兩面皆疏被毛;上部葉長 0.5~1 公分,線形。

‧花:

頭狀花序長 0.5~0.7 公分,徑約 1 公分,呈繖房狀排列;總苞片 2 輪,等長,基部合生,先端圓形,反捲;小花皆為筒狀花;花冠筒長 0.25 公分,先端 5 齒裂,被腺毛;花藥藏在冠筒內,鈍形,先端不具附屬物;花柱挺出花冠外,柱頭分枝長約 0.2 公分。花其 8~10 月。
‧果實: 果實為瘦果,長 0.2~0.4 公分,近圓柱形,被腺點;冠毛長 0.3~0.4 公分。果期 10~12 月。

‧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 30~100 公分,上部多分枝,莖常帶紫色,被細毛。葉對生,柄長 1~6 公分,中部葉最大,葉片廣卵形、圓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 5~20 公分,寬 3~12 公分。頭狀花小,梗長 1~3 公分,花徑 0.7~1 公分;總苞半圓形,苞片 2 層,狹橢圓形,長約 0.5 公分,先端鈍圓形;管狀花,長約 0.25 公分,上部鐘形,先端 5 齒裂;花柱伸出而分枝。瘦果橢圓形,長約 0.4 公分,寬約 0.1 公分,全體具腺點或密生小突點;冠毛 4 枚,長約 0.1 公分。花其 8~10 月。果期 10~12 月。下田菊的果實具腺點有黏液,易黏人衣物,有如麻糬之會黏人手,所以臺灣民間多以麻糬糊稱之。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39003020 下田菊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3) 207下田菊 p229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 2367下田菊p1184 國立編譯館主編
邱年永等著 原色野生食用植物圖鑑-下田菊 P205
中國植物誌 第 74 卷 048 頁  PDF 下田菊
https://baike.baidu.com/item/下田菊  下田菊
東勢林場志工嘉義高雄三日進修之旅植物名錄1000928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下田菊 92年10月444頁

‧拍攝地點: 苗栗縣南庄鄉向天湖(991108);嘉義奮起湖(1000927)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