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濱棗 | |||||||||||||||||||||
|
‧中文名稱: | 亞洲濱棗 更多亞洲濱棗 |
‧英文名稱: | Asiatic Colubrina,Asian Colubrina |
‧學 名: | Ceanothus asiaticus
L. Colubrina asiatica (L.) Brongn.(蛇藤-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 |
‧科 名: | 鼠李科(Rhamnaceae)濱棗屬(Colubrina) |
‧別 名: | 蛇藤(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亞洲濱棗 |
‧原產地: | 廣泛分佈於非洲、印度、馬來西亞、澳洲、菲律賓及太平洋島嶼的沿海地區。 |
‧分布: | 臺灣僅見於恒春、蘭嶼海岸叢林中,分布中國華南及印度、非洲、澳洲、菲律賓。 |
‧用 途: | 1.藥用:台灣民間有作為清熱消腫藥材使用者,採用根或葉新鮮或是曬乾使用,但應用上並不普遍;它大約在1850年左右被引進牙買加栽培,作為藥物、毒魚以及洗滌劑使用。2.中國南方省份有作為園景樹栽培者。 |
‧莖: | 蔓性灌木,高可達 3 公尺,具有多數枝條,小枝條細長,幼嫩部份有絨毛,老時則光滑無毛。 |
‧葉: | 葉卵形或闊卵形,長 4~7 公分,寬 2.5~3.5 公分,先端鈍或圓,基部鈍,紙質,鈍鋸齒緣,表面呈有光澤綠色,背面淡綠色,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基生的三出脈,側脈 2~3 對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葉柄長 1~1.5 公分;托葉闊三角形,先端銳尖,早落性。 |
‧花: | 花數枚,小形,淡綠色或黃綠色,開放時徑 0.4~0.5 公分,腋生,呈較短的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長 0.8~1.3 公分,光滑無毛;花梗細長,長 0.3~0.5 公分;花萼漏斗形,先端 5 裂;裂片三角形,長 0.2~0.3 公分,先端銳尖;花瓣 5 枚,狹倒卵形,較萼片為短;雄蕊 5 枚,與花瓣對生,子房浸藏於花盤內,3 室,每室有胚珠 1 枚,花柱 3 裂。 |
‧果: | 果實為核果,球形,徑 0.7~0.9 公分,基部具有皿形之萼;分核 3 枚,每核有種子 1 枚;種子卵形,黑色,外有稜角。 |
‧特徵: | 蔓性灌木,幼枝無毛。葉皮紙質,互生,卵形,長 5~8 公分,寬 2~5 公分,先端漸尖,微凹,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粗圓齒,3 出脈。花淡黃色,聚繖花序腋生;花盤厚,近圓形。蒴果狀核果圓球形,直徑 0.7~0.9 公分,基部為癒合的萼筒所包圍,成熟時室背開裂。花期 6~9 月,果期 9~12 月。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35002010 亞洲濱棗 |
‧拍攝地點: | 國立台中自然博物館植物園的海岸林區(98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