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 | |||||||||||||||||||||
|
‧中文名稱: |
使君子 更多使君子 |
‧英文名稱: | Rangoon Creeper |
‧學名: |
Quisqualis indica Linn. |
‧科名: |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使君子屬(Quisqualis) |
‧別名: | 使君子(嘉祐本草),留求子『草木狀』,史君子『藥譜』,五稜子『藥材匯編』,山羊屎『台灣』,留球子、留求子、冬均子、病柑子、杜蒺藜子、水君木葉、色干子、色乾子、色干根、史君根、吏君子、水君子、水君葉、四君子、四蜀使君子、舀求子、君子仁、索子果、郭砸滿、郎姆活、仰光藤 |
‧原產地: | 中國雲南、廣東、福建;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東南亞等地。台灣於 1830 年由華南引入,1907 年日人田代安定氏再由日本引入,今各地普遍零星栽植。 |
‧分佈: | 生於山野、林間及庭園栽培,被廣泛種為庭園綠廊。 |
‧用途: | 1. 觀賞用:植株開花甚美,可供庭園、綠廊觀賞用。2.藥用:其果味甘,治小兒蟯蟲,小便白濁。花葉可提煉香精。性味:果實:甘、溫,有小毒。成熟果實:有毒。效用:果實:殺蟲消積,健脾。治蛔蟲腹痛,小兒疳積;根及莖:殺蟲,開胃,健脾去濕,止咳。治咳嗽,蛔蟲病,呃逆,腸胃虛弱,風濕症。葉:殺蟲,消疳,開胃。治疳積。 |
‧莖: | 灌木狀藤本;莖伸長,長可達 5 公尺或更長,常須攀援其他植物或物體始能往上爬,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幼嫩部份常帶鐵鏽色毛茸,直立,斜上昇或下垂。 |
‧葉: |
葉為單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 7~12 公分,寬 3.5~4.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近於心形,紙質,全緣或波狀緣,表面呈稍帶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背面於新葉階段帶有柔毛,後則變為近似光滑無毛;葉柄長 0.8~1 公分,其下部為永存性,逐漸硬化,光滑無毛或略有毛茸。 |
‧花: |
花多數,呈頂生的穗狀花序排列,有時略呈圓錐狀,紅色或粉紅色,密生,花萼筒細長,先端淺 5 裂;花瓣 5 枚,長橢圓形;雄蕊 10 枚,著生於花萼筒上,花絲纖細而短,子房下位,一室,胚珠 3~4 枚,花柱極長。5~10 月開花。 |
‧果實: | 果實為核果,狹橢圓形橄欖狀,長 2.5~3 公分,外具 5 稜,黑色。 |
‧特性: |
短期落葉性藤本攀緣性灌木,植株各部有銹色短絨毛;幼時全株被銹色柔毛,初具直立莖,後葉柄變形,呈刺狀能攀延伸。葉對生,有短柄,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形,基部近心形,全緣,長 7~12 公分,寬 4~6 公分,葉柄基部宿存,並逐漸硬化為刺狀。繖房狀穗狀花序頂生,花瓣由白變紅,有香氣,花瓣 5 片,萼筒細長,5 裂,裂片為三角形,雄蕊 10 枚,花絲細而短,子房下位,花柱極長。果實橄欖狀,成熟時黑褐色,有五稜。花果期為 5~10 月。 |
‧其他: | 此名來自人名,相傳古時的潘州有一醫者名曰「郭使君」,他善用此植物的果實來為小兒治病,後人為感念他,乃以其名做為此植物之名。明‧本草綱目李時珍曰:「按稽含『南方草木狀』謂之留求子,療嬰孺之疾,則自魏晉已用,但名異耳。」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61003010
使君子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天主教堂東側圍牆(940612);台中縣東勢林場(96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