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地鈴

倒地鈴1.jpg
倒地鈴1
倒地鈴0.jpg
倒地鈴0
倒地鈴.jpg
倒地鈴
倒地鈴-葉2.jpg
倒地鈴-2
倒地鈴-葉1.jpg
倒地鈴-1
倒地鈴-葉.jpg
倒地鈴-
倒地鈴-實4.jpg
倒地鈴-4
倒地鈴-花3.jpg
倒地鈴-3
倒地鈴-花4.jpg
倒地鈴-4
倒地鈴-花1.jpg
倒地鈴-1
倒地鈴-花6.jpg
倒地鈴-6
倒地鈴-花.jpg
倒地鈴-
倒地鈴-實0.jpg
倒地鈴-0
倒地鈴-實2.jpg
倒地鈴-2
倒地鈴-實6.jpg
倒地鈴-6
倒地鈴-種子8.jpg
倒地鈴-種子8
倒地鈴-種子9.jpg
倒地鈴-種子9
倒地鈴-種子3.jpg
倒地鈴-種子3
倒地鈴-種子2.jpg
倒地鈴-種子2
倒地鈴-種子1.jpg
倒地鈴-種子1
倒地鈴-種子0.jpg
倒地鈴-種子0
中文名稱: 倒地鈴                                             更多倒地鈴
英文名稱: Balloon VineHeartseed

學名:

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
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 var. microcarpum (Kunth.) Blume
Cardiospermum microcarpum Kunth.
科名: 無患子科(Sapindaceae)倒地鈴屬(Cardiospermum)
別名: 倒地鈴(臺灣),風船葛、金絲苦楝藤、野苦瓜、包袱草,假苦瓜、白花仔草、白花炮仔草、泡泡草、鬼燈籠、燈籠朴、天燈籠、三角燈籠、三角卜、三角泡、倒藤卜仔草、扒藤炮仔草、粽仔草、劈朴草、金絲苦鈴、風鈴草、炮掌果、假蒲達
原產地 原產熱帶地區、台灣。
分佈: 中南部山區野地,海濱、路旁、牆角處、荒地或低海拔山區。

用途:

1.蔓籬、盆栽、觀賞用現在已逐漸成為庭園觀賞植物。2.藥用:性:全草或果實:苦、微辛、涼。效用:全草:散瘀消腫,涼血解毒,清熱利水。治黃疸,淋病,疔瘡,膿疱瘡,疥瘡,蛇咬傷。催吐、緩瀉、健胃、強壯、利尿、治神經痛、結石、風濕等,不勝枚舉,是十分可貴的野生植物。

莖:

莖纖細,有溝,略有毛,長可達數公尺,多分枝,具捲鬚。

葉:

葉有柄,互生,二回三出複葉;小葉有尖銳鋸齒或裂片,卵形至披針形,長 1.5~6 公分。

花:

夏季開花,花腋生,聚繖花序,花梗甚長,近花的地方有2枚對生之卷鬚;花萼四片,花瓣四片大小不同,白色;雄蕊 8 枚,花柱甚短,3 裂,子房 3 室。花期在 7~11 月。

實:

朔果為倒卵形,具三稜角,整個澎脹如氣囊。種子呈圓珠狀,未成熟的種子為綠色中央有白色心形斑,成熟後種子為黑色,仍具白色心形斑。果期在 8~12 月

特性:

多年生蔓性藤本,莖纖細,有溝,略有毛,長可達數公尺,多分枝,具捲鬚。葉有柄,互生,二回三出複葉;小葉有尖銳鋸齒或裂片,卵形至披針形,長 1.5~6 公分。聚繖花序,腋生,具長梗,最下一對分枝形成捲鬚;花萼 4 片,外側 2 枚萼片,較小;花瓣 4 片大小不同,白色;雄蕊 8,花柱甚短,3 裂,子房 3 室。花期在 7~11 月。蒴果,倒卵形,具三稜角,苞膜膨脹如氣囊,形似小風鈴;種子呈圓珠狀,未成熟的種子為綠色中央有白色心形斑,成熟後種子為黑色,仍具白色心形斑。果期在 8~12 月。通常無患子科植物都是高大的喬木,像龍眼、台灣欒樹、無患子等等,倒地鈴卻是無患子科中極少數的蔓性草本。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26002010  倒地鈴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1.倒地鈴 p182   870730初版
邱年永 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 131
倒地鈴 p150 台北南天書局
中國植物誌 第 47(1) 卷 004 頁 PDF 倒地鈴
https://baike.baidu.com/item/倒地鈴/1106241 倒地鈴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
倒地鈴 92年10月299頁

拍攝地點

后里鄉泰安村福興路路邊(950818)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