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毛蕨

假毛蕨-清境
假毛蕨00.JPG
假毛蕨00
假毛蕨16.JPG
假毛蕨16
假毛蕨18.JPG
假毛蕨18
假毛蕨21.JPG
假毛蕨21
假毛蕨-幼葉09.JPG
假毛蕨-幼葉09
假毛蕨-幼葉11.JPG
假毛蕨-幼葉11
假毛蕨-幼葉00.JPG
假毛蕨-幼葉00
假毛蕨-葉.jpg
假毛蕨-葉
假毛蕨-葉00.JPG
假毛蕨-葉00
假毛蕨-基羽00.JPG
假毛蕨-基羽00
假毛蕨-基羽02.JPG
假毛蕨-基羽02
假毛蕨-基羽03.JPG
假毛蕨-基羽03
假毛蕨-幼葉10.JPG
假毛蕨-幼葉10
假毛蕨-幼葉23.JPG
假毛蕨-幼葉23
假毛蕨-葉03.JPG
假毛蕨-葉03
假毛蕨-葉07.JPG
假毛蕨-葉07
假毛蕨-尾尖00.JPG
假毛蕨-尾尖00
假毛蕨-葉1.jpg
假毛蕨-葉1
假毛蕨-孢子00.JPG
假毛蕨-孢子00
假毛蕨-孢子05.JPG
假毛蕨-孢子05
假毛蕨-孢子15.JPG
假毛蕨-孢子15

中文名稱:

假毛蕨                                               更多假毛蕨
‧英文名稱: Wood-like Pseudocyclosorus

學名:

Pseudocyclosorus esquirolii (Christ) Ching
Cyclosorus esquirolii (Christ)

科名: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假毛蕨屬(Pseudocyclosorus)

別名:

毛蕨西南假毛蕨、艾葵假毛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斜葉金星蕨(臺灣植物誌),大理假毛蕨(中國蕨類植物孢子形態)

原產地 中國大陸的福建(南平、建陽、崇安)、廣西(龍勝、興安)、湖南(慈制、桑植)、四川(灌縣、雅安、峨眉山、石棉)、重慶(南川、金佛山)、雲南(文山、嵩明、屏邊、景東、昆明、雙柏、易門、漾濞、蒙自)、貴州(雷山、梵淨山、榕江),日本、韓國、緬甸、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及台灣。
‧分布 台灣產於中海拔海拔及北部低海拔山區溪邊溝或道路邊之林緣半遮蔭處。

用途:

1.園藝造景植栽:植株造型清新,高可達 150 公分,適合中型庭園造景用
莖: 植株高達 1.5 公尺,根狀莖橫走。

葉遠生,深禾稈色,基部以上光滑;葉片長 1.3 公尺,中部寬約 30 公分,闊長圓披針形,先端羽裂漸尖,基部漸變狹,二回深羽裂;羽片多對,下部 9~11 對互生,向下漸變成三角形耳狀,向上各對互生,無柄,平展,相距 3~4 公分,披針形,長 15~20 公分,基部寬 2~2.3 公分,長尾漸尖頭,基部緣圓截形,對稱,羽裂達離羽軸不遠處;裂片約 30~35 對,平展,略斜向上,披針形,長 0.9~1 公分,寬 0.25~0.3 公分,鈍頭或急尖頭,全緣,彼此以狹的間隔分開,基部一對(由其是上側一片)明顯伸長;葉脈可見,主脈兩面隆起,側脈斜上,每裂片 8~12 對,基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上側一脈伸達缺刻底部,下側一脈伸至缺刻以上的葉邊;基部具鱗片,羽片漸縮,但基羽片之基部上小羽片未縮,致下側羽片呈蝶形;葉乾後紙質、褐綠色,兩面脈間均光滑無毛,下面延葉軸和羽軸有針狀毛,上面沿羽軸縱溝密被伏貼的剛毛,葉脈及葉緣有一二剛毛。

花:

 
實: 孢子囊群圓形,著生於側脈中部,每裂片 10~12 對;囊群蓋圓腎形,厚膜質,棕色,無毛,宿存。

特性:

莖短而直立。葉叢生,葉柄長 15~25 公分,基部具鱗片;葉片長長橢圓形,長 100~150 公分,寬約 20~40 公分,二回羽狀深裂,羽片無柄,越往基部長度明顯漸縮,但羽片基部上側之裂片不縮短,致基部羽片呈蝶形;羽片基部與葉軸交接處具一褐色瘤狀突起;裂片側脈 8~10 對,單一不分叉。孢子囊群圓形,著生在裂片側脈中上段,孢膜圓腎形,無毛。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27052010毛蕨
郭城孟 蕨類圖鑑 遠流台灣館 編 假毛蕨 240頁 2005年11月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439假毛蕨 p220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4(1) 卷 155 頁 PDF 西南假毛蕨
https://baike.baidu.com/item/西南假毛蕨 西南假毛蕨

拍攝地點

溪頭森林遊樂區(1011003)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