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蒟 | |||||||||||||||||||||
|
‧中文名稱: |
假蒟 |
‧英文名稱: |
Runner Pepper |
‧學名: |
Piper sarmentosum Roxb. |
‧科名: |
胡椒科(Piperaceae)胡椒屬(Piper) |
‧別名: |
假蒟(生草藥性備要),假蒟醬、假荖、蛤蒟(通稱),蛤蒟,豬撥菜、大柄蔞、馬蹄蔞、哈蔞、哈蒟、蛤藥、蛤荖、篳撥、畢撥子、假蔞、假簍、臭蔞、山蔞、釀苦瓜、封口好、鑽骨風、巴岩香、急撈、豬嘛菜(文昌話) |
‧原產地: | 中國大陸產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及西藏(墨脫)各省區。生於林下或村旁濕地上。印度、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有。 |
‧分布: | 可多生於山谷密林中濕潤處;栽培。 |
‧用途: |
1.藥用:性味:全草:辛、溫。效用:全草:溫中散寒,袪風利濕,消腫止痛。治骨腹寒痛,風寒咳嗽,水腫,瘧疾,牙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
‧莖: | 多年生、匍匐、逐節生根草本,長數至 10 餘公尺;小枝近直立,無毛或幼時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 |
‧葉: |
葉近膜質,有細腺點,下部的闊卵形或近圓形,長 7~14 公分,寬 6~13 公分,頂端短尖,基部心形或稀有截平,兩側近相等,腹面無毛,背面沿脈上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葉脈7條,乾時呈蒼白色,背面顯著凸起,最上 1 對離基 1~2 公分從中脈發出,彎拱上升至葉片頂部與中脈匯合,最外 1 對有時近基部分枝,網狀脈明顯;上部的葉小,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淺心形、圓、截平或稀有漸狹;葉柄長 2~5 公分,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匍匐莖的葉柄長可達 7~10 公分;葉鞘長約爲葉柄之半。 |
‧花: |
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長 1.5~2 公分,直徑 0.2~0.3 公分;總花梗與花序等長或略短,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花序軸被毛;苞片扁圓形,近無柄,盾狀,直徑 0.05~0.06 公分;雄蕊 2 枚,花藥近球形,2 裂,花絲長爲花藥的 2 倍。雌花序長 0.6~0.8 公分,於果期稍延長;總花梗與雄株的相同,花序軸無毛;苞片近圓形,盾狀,直徑 0.1~0.13 公分;柱頭 4,稀有 3 或 5,被微柔毛。花期 4~11 月。 |
‧果: | 漿果近球形,具 4 角稜,無毛,直徑 0.25~0.3 公分,基部嵌生於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 |
‧特性: |
多年生、匍匐、逐節生根草本,長數至 10 餘公尺;小枝近直立,無毛或幼時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葉近膜質,有細腺點,下部的闊卵形或近圓形,長 7~14 公分,寬 6~13 公分,頂端短尖,基部心形或稀有截平,兩側近相等,腹面無毛,背面沿脈上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葉脈7條,乾時呈蒼白色,背面顯著凸起,最上 1 對離基 1~2 公分從中脈發出,彎拱上升至葉片頂部與中脈匯合,最外 1 對有時近基部分枝,網狀脈明顯;上部的葉小,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淺心形、圓、截平或稀有漸狹;葉柄長 2~5 公分,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匍匐莖的葉柄長可達 7~10 公分;葉鞘長約爲葉柄之半。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長 1.5~2 公分,直徑 0.2~0.3 公分;總花梗與花序等長或略短,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花序軸被毛;苞片扁圓形,近無柄,盾狀,直徑 0.05~0.06 公分;雄蕊 2 枚,花藥近球形,2 裂,花絲長爲花藥的 2 倍。雌花序長 0.6~0.8 公分,於果期稍延長;總花梗與雄株的相同,花序軸無毛;苞片近圓形,盾狀,直徑 0.1~0.13 公分;柱頭 4,稀有 3 或 5,被微柔毛。漿果近球形,具 4 角稜,無毛,直徑 0.25~0.3 公分,基部嵌生於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花期 4~11 月。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45002620
假蒟 |
‧拍攝地點: |
百草谷中寮園區(109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