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刺槐 更多刺槐 |
•英文名稱: |
Black Locust |
•學
名: |
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 |
•科
名: |
豆科(Leguminosea)刺槐屬(Sophora) |
•別名: |
刺槐(華北經濟植物志要),洋槐(中國樹木分類學),刺兒槐 |
•原產地: |
原產美國東部,17世紀(公元
1,601 年)就引入歐洲,18世紀末(公元 1,877 年)後引入中國。我國於從歐洲引入青島栽培,現全國各地廣泛栽植,而以黃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為中心。 |
•分布: |
全國各地廣泛栽植,而以黃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為中心。 |
•用
途: |
1.優良庭園樹、行道樹:刺槐樹冠高大,葉色鮮綠,每當開花季節綠白相映,素雅而芳香。對二氧化硫、氯氣、光化學煙霧等的抗性都較強,還有較強的吸收鉛蒸氣的能力。根部有根瘤,又提高地力之效。冬季落葉後,枝條疏朗向上,很像剪影,造型有國畫韻味。本種根系淺而發達,易風倒,適應性強,為優良固沙保土樹種。華北平原的黃淮流域有較多的成片造林,其他地區多為四旁綠色和零星栽植,習見為行道樹。工礦區綠化及荒山荒地綠化的先鋒樹種。2.木材用途:材質硬重,抗腐耐磨,宜作枕木、車輛、建築、礦柱等多種用材;生長快,萌芽力強,是速生薪炭林樹種。3.蜜源植物:花是優良的蜜源植物。4.葉含粗蛋白,可做飼料。5.種子榨油供做肥皂及油漆原料。6.藥用:效用:刺槐花:止血。主治大腸下血,咯血,吐血,及婦女紅崩。 |
•莖: |
落葉喬木,高 10~25 公尺;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淺裂至深縱裂,稀光滑。小枝灰褐色,幼時有稜脊,微被毛,後無毛;具托葉刺,長達
2 公分;冬芽小,被毛。 |
•葉: |
羽狀複葉長
10~25(~40) 公分;葉軸上面具溝槽;小葉 2~12 對,常對生,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卵形,長
2~5 公分,寬 1.5~2.2 公分,先端圓,微凹,具小尖頭,基部圓至闊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幼時被短柔毛,後變無毛;小葉柄長
0.1~0.3 公分;小托葉針芒狀。 |
•花: |
總狀花序花序腋生,長 10~20 公分,下垂,花多數,芳香;苞片早落;花梗長
0.7~0.8 公分;花萼斜鐘狀,長 0.7~0.9 公分,萼齒 5,三角形至卵狀三角形,密被柔毛;花冠白色,各瓣均具瓣柄,旗瓣近圓形,長
1.6 公分,寬約 1.9 公分,先端凹缺,基部圓,反折,內有黃斑,翼瓣斜倒卵形,與旗瓣幾等長,長約
1.6 公分,基部一側具圓耳,龍骨瓣鐮狀,三角形,與翼瓣等長或稍短,前緣合生,先端鈍尖;雄蕊二體,對旗瓣的
1 枚分離;子房線形,長約 1.2 公分,無毛,柄長 0.2~0.3 公分,花柱鑽形,長約
0.8 公分,上彎,頂端具毛,柱頭頂生。花期 4~6 月。 |
•果: |
果實莢果,褐色,或具紅褐色斑紋,線狀長圓形,長
5~12 公分,寬 1~1.3(~1.7) 公分,扁平,先端上彎,具尖頭,果頸短,沿腹縫線具狹翅;花萼宿存,有種子2~15粒;種子褐色至黑褐色,微具光澤,有時具斑紋,近腎形,長
0.5~0.6 公分,寬約 0.3 公分,種臍圓形,偏於一端。果期
8~9 月。 |
•特徵: |
刺槐,又名洋槐,豆科、刺槐屬落葉喬木,高 10~25 公尺;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淺裂至深縱裂,稀光滑。原生於北美洲,現被廣泛引種到亞洲、歐洲等地。刺槐樹皮厚,暗色,紋裂多;樹葉根部有一對0.1~0.2
公分長的刺。花為白色,有香味,穗狀花序。果實為莢果,每個果莢中有4~10粒種子。刺槐木材堅硬,耐腐蝕,燃燒緩慢,熱值高。刺槐花可食用。刺槐花產的蜂蜜很甜,蜂蜜產量也高。花期 4~6 月,果期
8~9 月。栽培變種有泓森槐、紅花刺槐、金葉刺槐等。在所有刺槐樹當中泓森槐生長最快,被稱為刺槐樹之王。 |
•更多資料: |
中國植物誌
第 40 卷 228 頁 PDF
刺槐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5049/12027902.htm 刺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刺槐 刺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inia_pseudoacacia Robinia pseudoacacia
|
•拍攝地點: |
山西省(1050421-105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