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蔥 | |||||||||||||||||||||
|
‧中文名稱: |
北蔥 更多北蔥 |
‧英文名稱: | Chives,Cive |
‧學名: |
Allium schoenoprasum Linn. |
‧科名: |
百合科(Liliaceae)蔥屬(Allium) |
‧別名: |
北蔥,蝦夷蔥,小蔥、細香蔥、香蔥、小蒜,蔥 |
‧原產地: | 產新疆阿爾泰山區。生於潮濕的草地、河谷、山坡或草甸。從歐洲、亞洲西部、中亞、西伯利亞,直到日本和北美都有分布,生長於海拔 500 公尺至 800 公尺的地區;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
‧分布: | 台灣適合種於中海拔地區。各地零星栽培,觀賞用。 |
‧用途: |
1.觀賞用:北蔥是溫帶地區常見的園林觀賞植物,春末夏初開花,溫帶地區是重要常健庭園觀賞植物的;北蔥(蝦夷蔥)不僅具有特殊的蔥味,據說還有驅邪避疾的作用,所以歐洲人常把成串的細香蔥倒掛在天花板或床頭,祈求平安。2.食用:北蔥(蝦夷蔥)能刺激食慾、幫助消化, 由於含有大量鐵質,因此可用於對付貧血。它內含豐富的胡蘿蔔素、鈣、鐵等成份,具有強肝、利尿、促進消化等作用。其細長管狀葉常同大蔥一樣用為調味料,為亞洲常用辛香料,和洋蔥或大蒜相比氣味較淡,花可以拌入沙拉、或做為魚、肉料理的香料;葉還能切碎撒入湯中混入奶油中提味。3.藥用:性味:全草、根:辛、溫。效用:全草:理氣發汗,散寒解表。治風寒感冒頭痛;外用治痛風,瘡瘍。 |
‧莖: | 鱗莖常數枚聚生,卵狀圓柱形,粗 0.5~1 公分;鱗莖外皮灰褐色或帶黃色,皮紙質,條裂,有時頂端纖維狀。 |
‧葉: |
葉 1~2 枚,光滑,管狀,中空,略比花葶短,粗 0.2~0.6 公分。 |
‧花: |
花葶圓柱狀,中空,光滑,高 10~40 (~60) 公分,粗0.2~0.4公分,1/3~1/2 被光滑的葉鞘。總苞紫紅色,2 裂,宿存;繖形花序近球狀,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常不等長,短於花被片,內層的比外層的長,有時與花被片近等長,基部無小苞片;花紫紅色至淡紅色,具光澤;花被片等長,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或矩圓形,先端短尖或漸尖,長 0.7~1.1(~1.7) 公分,寬 0.3~0.4 公分;花絲為花被片長的 1/3~1/2(~2/3),下部 0.1~0.15 公分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內輪花絲基部狹三角形擴大,比外輪的基部寬 1.5 倍;子房近球狀,腹縫線基部具小蜜穴;花柱不伸出花被外。花果期 5~9 月。 |
‧果實: | 果實為蒴果,徑約 1~1.5 公分,種子位於三瓣狀的莢膜中,三稜形,兩短皺縮為尖喙狀,黑色,長約 0.1 公分。 |
‧特性: |
北蔥一般稱為蝦夷蔥、細香蔥,又稱小蔥、香蔥,或直接簡稱為蔥,是蔥屬植物的一員,台灣地區少見,溫帶地區是常見的植物,是一種食用和觀賞兩相宜的植物。文獻記載中,古代中國人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前就開始使用北蔥(蝦夷蔥),據信馬可波羅為將北蔥(蝦夷蔥)從中國攜帶至歐洲的使者。其細長管狀葉常同大蔥一樣用為調味料,為亞洲常用辛香料,也可用作草藥。北蔥(蝦夷蔥)和洋蔥或大蒜相比氣味較淡。北蔥(蝦夷蔥)的英文名稱 chives 加 s 是複數形,原因是因為它們總是長成一叢而非單獨生長。多年生宿根草本,具有卵圓形小鱗莖;葉綠色中空細長呈圓筒形。開粉紅色球狀花。分櫱性強;夏季開紅紫色花,很少結果實;開花後葉子枯萎,秋天在長出葉子。如果天氣過於寒冷而開始降霜時,地面上的部分會再度枯萎準備過冬。北蔥(蝦夷蔥)的用法為切細生用。中餐中常用於拌面、煮湯、炒菜、火鍋蘸料等等。西餐中常用在沙拉或西式蛋餅的調味,或是灑在焗薯上作為點綴。植物本身還可以預防蚜蟲或是白粉病,適合與其他植物共生共長。 |
‧更多資料: |
中國植物誌
第 14 卷 253 頁 PDF
北蔥 |
‧拍攝地點: |
加拿大多倫多 Newmarket 鎮 住宅前(1030516-103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