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南洋山蘇花 |
‧英文名稱: | Bird's-nest fern |
‧學名: |
Asplenium australasicum (J. Sm.) Hook. |
‧科名: |
鐵角蕨科(Aspleniaceae)鐵角蕨屬(Asplenium) |
‧別名: |
南洋山蘇花,南洋巢蕨 |
‧原產地: | 亞洲熱帶地區及台灣。 |
‧分布: | 台灣廣泛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山區森林內,著生於潮濕環境之林下樹幹或岩石上。 |
‧用途: | 1.盆栽、寄植觀賞等:植株翠綠清新,是優良的園藝植栽;葉片亦常被作為花材用。2.食用:而且南洋山蘇花捲曲的嫩葉可炒、煮食,亦可以煮稀飯和做泡菜。3.藥用:山地同胞取其芽搗碎敷創傷。 |
‧莖: | 莖粗短而直立。 |
‧葉: |
葉為全緣之單葉,叢生,葉柄短;覆瓦狀排列呈鳥巢狀,著生於潮濕環境之林下樹幹或岩石上;葉為長橢圓形,長可達 100 公分以上,寬約 10~15 公分,葉身向下延伸幾達基部,頂端尖;葉軸表面有溝,背面呈圓弧狀隆起,上具明顯突出之稜脊;側脈單一或分叉一次,平行,在葉緣處連合,形成網眼。 |
‧花: |
|
‧果實: | 孢膜長線形,長在葉軸側脈的上側且貼近葉軸,長度約為葉軸到葉緣的一半,朝葉尖之一側開裂。 |
‧特性: |
莖粗短而直立。葉為全緣之單葉,叢生,葉柄短;覆瓦狀排列呈鳥巢狀,著生於潮濕環境之林下樹幹或岩石上;葉為長橢圓形,長可達 100 公分以上,寬約 10~15 公分,葉身向下延伸幾達基部,頂端尖;葉軸表面有溝,背面呈圓弧狀隆起,上具明顯突出之稜脊;側脈單一或分叉一次,平行,在葉緣處連合,形成網眼。孢膜長線形,長在葉軸側脈的上側且貼近葉軸,長度約為葉軸到葉緣的一半,朝葉尖之一側開裂。外形似山蘇花,但其中肋遠軸面具隆起之脊,且具極短之柄,此外,孢膜長約為中軸到葉緣的一半。 |
‧各種山蘇花 |
1.山蘇花(Asplenium
antiquum Makino):植株叢生成巢狀,單葉,葉身向下延至基部,葉 脈在葉緣處聯合形成網脈,孢膜長,長於中軸到葉緣的一半。產於中海拔山區。 2.臺灣山蘇花(Asplenium nidus Linn. ):植株叢生成巢狀,葉革質,單葉,葉身向下延至基 部葉脈在葉緣處聯合,形成網脈,孢膜短,短於中軸到葉緣的一半。葉片較狹長,葉片 先端較突,葉緣呈波狀,葉背孢子囊線形,長於葉片上半葉兩側中央,中肋較粗,作為 蔬菜生產時產量較高。產於中低海拔山區。 3.南洋山蘇花(Asplenium australasicum (J. Sm. ) Hook.):外形似山蘇花,但其中肋遠軸面具 隆起之脊,且具極短之柄,此外,孢膜長約為中軸到葉緣的一半。產於低海拔山區。 *炒山蘇大多為南洋山蘇花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29001370 南洋山蘇花 |
‧拍攝地點: |
國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特展室(101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