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灣黃芩

南臺灣黃芩02.JPG
南臺灣黃芩02
南臺灣黃芩03.JPG
南臺灣黃芩03
南臺灣黃芩05.JPG
南臺灣黃芩05
南臺灣黃芩06.JPG
南臺灣黃芩06
南臺灣黃芩11.JPG
南臺灣黃芩11
南臺灣黃芩-花02.JPG
南臺灣黃芩-花02
南臺灣黃芩-花07.JPG
南臺灣黃芩-花07
南臺灣黃芩-葉05.JPG
南臺灣黃芩-葉05
南臺灣黃芩-花18.JPG
南臺灣黃芩-花18
南臺灣黃芩-花19.JPG
南臺灣黃芩-花19
南臺灣黃芩-花29.JPG
南臺灣黃芩-花29
南臺灣黃芩-花31.JPG
南臺灣黃芩-花31
南臺灣黃芩-花35.JPG
南臺灣黃芩-花35
南臺灣黃芩-花09.JPG
南臺灣黃芩-花09
南臺灣黃芩-葉08.JPG
南臺灣黃芩-葉08
南臺灣黃芩-葉10.JPG
南臺灣黃芩-葉10
南臺灣黃芩-葉序00.JPG
南臺灣黃芩-葉序00
南臺灣黃芩-葉背00.JPG
南臺灣黃芩-葉背00
南臺灣黃芩-葉背01.JPG
南臺灣黃芩-葉背01
南臺灣黃芩-實01.JPG
南臺灣黃芩-實01
南臺灣黃芩-實03.JPG
南臺灣黃芩-實03

中文名稱:

南臺灣黃芩                            更多南臺灣黃芩
英文名稱:  

學名:

Scutellaria austrotaiwanensis T. H. Hsieh & T. C. Huang
‧科名: 唇形花科(Labiatae)黃芩屬(Scutellaria)
別名: 南台灣黃芩南臺灣黃芩
原產地: 臺灣台東及恆春半島低、中海拔山區楠木林緣及陡坡。
分佈: 台東及恆春半島低、中海拔山區楠木林緣及陡坡
用途: 1.觀賞:南臺灣黃芩植株纖細翠綠,藍紫色的唇形花,耀眼豔麗,可馴化供園藝觀賞植栽。2.藥用:全草:辛、微苦、平。效用:全草:清熱解毒,活血疏肝。治胸口悶痛,肺膿癰,痢疾腸炎,白帶;外用治癰瘡,毒蛇咬傷,蜂螫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參考)
莖: 莖匍匐或斜上昇,尾端常直立,纖細,深紫色,密被短茸毛。

葉:

單葉對生,三角狀寬卵形,先端鈍形至圓形,基部截形,淺鈍齒緣,葉表面無毛,葉背僅脈上被毛,葉面綠色,葉背常帶深紫色,葉脈清晰。

花:

兩性花,穗狀花序,花萼筒狀、鐘形,合生,背腹壓扁,二唇形,裂片先端平截形,上方具盾片,下裂片宿存,唇形花冠,筒狀,近基部膝曲,藍紫色花,近基部常偏白色,二唇形,上唇帽狀寬卵形,凹缺,下唇三裂,中裂片較大,近基部膝曲,雄蕊四枚,二長二短,二強雄蕊,著生於花冠筒喉部,花藥一對二室,另一對一室,雌蕊心皮二枚,合生,四裂,花柱基生,子房深四裂,子房上位,中軸胎座。
果實: 小堅果,四枚,球形。

特性:

莖匍匐或斜上昇,尾端常直立,纖細,深紫色,密被短茸毛。單葉對生,三角狀寬卵形,先端鈍形至圓形,基部截形,淺鈍齒緣,葉表面無毛,葉背僅脈上被毛,葉面綠色,葉背常帶深紫色,葉脈清晰。兩性花,穗狀花序,花萼筒狀、鐘形,合生,背腹壓扁,二唇形,裂片先端平截形,上方具盾片,下裂片宿存,唇形花冠,筒狀,近基部膝曲,藍紫色花,近基部常偏白色,二唇形,上唇帽狀寬卵形,凹缺,下唇三裂,中裂片較大,近基部膝曲,雄蕊四枚,二長二短,二強雄蕊,著生於花冠筒喉部,花藥一對二室,另一對一室,雌蕊心皮二枚,合生,四裂,花柱基生,子房深四裂,子房上位,中軸胎座。小堅果,四枚,球形。本種近似布烈氏黃芩,但該種葉背全面被毛;葉片卵形,葉基鈍至圓形;同屬另一分布於東部的特有種田代氏黃芩(Scutellaria tashiria Kudo),葉卵形,兩面被毛,葉柄長 0.2~0.8 公分,花冠亦淡藍色,但下唇近白色,可資區別。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23041060 南臺灣黃芩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4)-172耳挖草 p195 台北南天書局(參考)
http://
blog.xuite.net/smile27/flower/60676946- 南臺灣黃芩
張永仁著 野花圖鑑-中高海拔篇 南台灣黃芩 p238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耳挖草 92年10月400頁(參考)

拍攝地點: 南部橫貫公路東段天龍古道步道旁(1020329)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