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棗

印度棗-實-種子
印度棗01.jpg
印度棗01
印度棗0.jpg
印度棗0
印度棗1.jpg
印度棗1
印度棗-枝0.jpg
印度棗-0
印度棗4.jpg
印度棗4
印度棗6.jpg
印度棗6
印度棗-葉背3.jpg
印度棗-葉背
印度棗10.jpg
印度棗
10
印度棗-刺0.jpg
印度棗-0
印度棗-刺1.jpg
印度棗-1
印度棗2.jpg
印度棗2
印度棗-枝1.jpg
印度棗-1
印度棗-花.jpg
印度棗-
印度棗-花0.jpg
印度棗
-0
印度棗-花1.jpg
印度棗-1
印度棗-花2.jpg
印度棗-2
印度棗-花3.jpg
印度棗-3
印度棗-葉-幼實1.jpg
印度棗--幼實
印度棗-葉正0.jpg
印度棗
-葉正
印度棗-葉背1.jpg
印度棗
-葉背
印度棗8.jpg
印度棗8

中文名稱:

印度棗                                             更多印度棗

英文名稱:

Indian Jujube,Cotton Jujube,Idian

學名:

Ziziphus mauritiana Lam.
Ziziphus  jujuba (L.) Lam.
‧科名: 鼠李科 (Rhamnaceae)棗屬(Zizyphus)

別名:

印度棗,滇刺棗(中國樹木分類學),酸棗(雲南、廣東),緬棗(廣西),棗、棗子、棗仔、毛葉棗

原產地

中國西南部,印度、錫蘭。台灣於 1970 年代引進栽植。

分佈:

栽培種。根據民國 85 年資料,產地集中在高雄縣的燕巢、阿蓮、大社、田寮、岡山,屏東縣的高樹、里港、鹽埔,臺南縣玉井、楠西、關廟等地。彰化、台東、嘉義為零星栽培,產區有逐漸北移及擴大之趨勢。
用途: 1.食用:果實可供鮮食,具有淨化血液、幫助消化、養顏美容的功效。果實除鮮食外,並適宜加工製造蜜餞及糖果材料等。鮮食、蒸食或煎汁飲均味道鮮美,是理想的補血強身食品。2.藥用:棗果是高品位藥用佳品,有治高血壓、貧血、暈眩虛弱、營養不良等作用,用於烹調配料。性味:樹皮及果實:澀、微苦、平。效用:樹皮及果實:清熱止痛,解毒生肌,收斂止瀉。治燒燙傷,咽喉痛,腹瀉,痢疾。
莖: 樹高約 3~4 公尺,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有時呈下垂狀,具有針刺;枝梢自幹左右兩側長出,成扁平狀,樹冠不規則形,幼枝條、葉柄及葉背皆有黃褐色毛絨。

葉:

葉互生,多少呈二列狀排列,廣橢圓至長橢圓形,長 6~7 公分,寬 3.5~4.5 公分,先端鈍,基部銳並成圓筒狀而與葉柄相連接,紙質,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綠色,背面淡綠色;三出脈於表面略凹下於背面隆起;葉柄長 0.8~1 公分。

花:

花小形,多數,黃綠色,開放時徑 0.4~0.5 公分,生於新梢葉腋,呈腋生的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長不及 1 公分,光滑無毛;花柄細長,長 0.2~0.4 公分,具有黃褐色毛絨;花萼有裂片 5 枚,裂片卵狀三角形,有黃褐色毛茸;花瓣 5 枚,匙狀,具有短柄,長 0.3~0.35 公分,外側有毛茸;雄蕊 5 枚,子房基部與花盤連生,花柱 2 岐。
實: 核果,果形有球狀、橢圓形或橄欖形,徑 2~5 公分,成熟時果皮為綠、淡綠或淡黃綠色,果肉黃綠色;種子多僅有 1 枚。

特性:

印度棗為鼠李科多年生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高約 3~4 公尺,分枝斜生下垂,枝梢自幹左右兩側長出,成扁平狀,樹冠不規則形。葉互生,紙質,廣橢圓或心臟形,葉面有光澤,背面長白毛,葉尖有刺。花為聚繖花序,生於新梢葉腋,花瓣匙狀,色淡黃綠。核果,果形有球狀、橢圓形或橄欖形,果皮綠、淡綠或淡黃綠色,果肉黃綠色。印度棗又名毛葉棗、滇刺棗,是中國南方棗種,有別於中國棗-紅棗,因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之譽,所以又被稱為“長壽果”。  Zizyphus mauritiana Lam.應改為 Ziziphus mauritiana Lam.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35008020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五卷 1.印度棗541 民840915初版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657滇刺棗 p829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48(1) 卷 141 頁 PDF 滇刺棗
https://baike.baidu.com/item/滇刺棗 滇刺棗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印度棗
92年10月303頁

拍攝地點 台中市東大路旁(951004)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