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印度菁 |
‧中文名稱: | 印度田菁 |
‧英文名稱: | Indian Sesbania |
‧學 名: | Sesbania
sesban (L.) Merr Aeschynomene sesban L. |
‧科 名: | 豆科(Leguminosea)田菁屬(Sesbania) |
‧別名: | 印度田菁(臺灣植物志),埃及田菁(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臭菁仔 |
‧原產地: | 舊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均廣泛分布。台灣於 1930 年代引進栽植。 |
‧分布: | 台灣全島均可見,沿海地區、草地上常發現它們的群落,是一種重要的綠肥。 |
‧用 途: | 1.一般用途:莖、枝可為竹子代用品;燒製木炭可作火藥原料;莖皮供製繩索;枝、葉可作家畜飼料及綠肥。肯亞當放牧用及飼料,樹皮可採纖維,印度人當為製繩材葉之煎煮液當藥用,並為一優良之綠肥作物,種子飢荒時利用之。為台灣中南部優良之綠肥作物,性喜高溫多濕環境,尤其適合水田休閒期栽培。2. 藥用:性味:種子:甘、苦、平。效用:種子治脾腫大,發疹,膚癢;葉可治水積,腫毒,鮮葉汁為驅蟲劑。 |
‧莖: | 具軟木質的灌木,高 2~3 公尺,主莖直立,基部木質,具有多數分枝;小枝條細長,下垂,圓柱形,綠色,被絨毛,成熟後脫落。 |
‧葉: | 葉為一回偶數羽狀複葉,具葉柄,柄長約 0.5 公分;小葉對生,小葉柄長 0.05 公分或近似無柄,小葉 10~20 對,1.7~2.2 公分,寬 0.3~0.5 公分,線狀長橢圓形,葉基歪斜,葉尖銳形,全緣,均具葉枕,下表面中肋明顯。 |
‧花: | 花 3~13 枚,呈腋生的總狀花序,總梗長 1.5~2.5 公分,花梗長 0.8~1.2 公分;花萼鐘形,淡綠色,5 齒裂,裂片短三角形,宿存,不被腺毛;花瓣蝶形,黃色;具爪瓣,旗瓣長約 1.5 公分,寬約 0.5 公分,長方形,常有褐色斑點、斑塊或幾乎全部為褐色,龍骨瓣長約 0.5 公分,寬約 0.6 公分;雄蕊 10 枚,9 枚下部連體,對旗瓣的 1 枚分離,黃色;子房線形;花柱絲形,向內彎曲。花期 8 月至次年 1 月。 |
‧果: | 果實為莢果,在殘存的花萼上有短梗,長 15 公分以上,寬 0.25 公分,常呈扭曲狀,縫線略增厚,內含綠黑褐色橢圓形種子 25~30 粒。 |
‧特徵: | 灌木狀草本,高 2~4 公尺。小枝幼時被短柔毛,後變無毛,節間通常長 0.5~2.5 公分,節上顯著隆起。偶數羽狀複葉;葉柄、葉軸均被開展短柔毛,葉柄基部尤多,葉軸長 4~10 公分;托葉三角狀披針形,長 0.3~0.4 公分,被短柔毛,早落,但基部則常殘留枝上;小葉 10~20 對,長圓形至線形,長 1.3~2.5 公分,寬 0.3~0.4 (~6) 公分,先端圓至微凹,具短尖頭,基部圓,偏斜,上面無毛或近無毛,下面幼時疏被短柔毛,後幾無毛,兩面中脈兩側具紫黑色腺點;小葉柄被短柔毛;小托葉針狀。總狀花序具 4~10 花;總花梗細,長 8~10 公分,被短柔毛,後幾無毛;苞片線狀披針形,下面疏被短柔毛,小苞片較小,均早落;花梗纖細,長約 0.8 公分,幼時被短柔毛;花萼鐘狀,萼齒短三角形,內緣被短柔毛至近無毛;花冠黃色,旗瓣橫橢圓形,寬大於長,長 1.1~1.3 公分,先端凹缺,基部近心形,瓣柄長 0.4~0.5 公分,胼胝體呈S型彎曲,中部加寬,長約 0.2 公分,先端漸尖,分離,基部下延漸狹,翼瓣長圓形,長 1.0~1.2 公分,先端圓,基部具不明顯的耳,瓣柄彎曲,長約 0.4 公分,龍骨瓣近半圓形,長 0.6~0.8 公分,寬 0.5~0.7 公分,基部較先端狹,上側具 1 三角形短耳,瓣柄與瓣片近等長;雄蕊 10 枚,9 枚下部連體,對旗瓣的 1 枚分離,雄蕊管長 0.8~1.0 公分,花藥橢圓形,長約 0.1 公分;子房無毛,花柱長約 0.5 公分,上彎,無毛,柱頭球形。莢果幼時扭曲,熟時近圓柱形,長 15~23(~30) 公分,寬 0.3~0.4 公分,直或稍彎曲,基部常有宿存花萼或具殘片,頂端具喙尖,長 0.4~0.5 公分,橫隔間距約 0.5 公分,有 20~40 粒種子;種子近圓柱形,長 0.3~0.4 公分,寬約 0.2 公分,稍扁,種臍圓,凹。繁殖可用播種法,春至夏季為適期。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09106050 印度田菁 |
‧拍攝地點: | 田菁與印度田菁比較- Nature Campus - 自然攝影中心 |